國際觀察|建“無人機墻” 北約與俄正面交鋒?-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8 18:31:48
來源:新華網

國際觀察|建“無人機墻” 北約與俄正面交鋒?

字體:

  新華社布魯塞爾/莫斯科9月28日電 題:建“無人機墻” 北約與俄正面交鋒?

  新華社記者陳斌傑 黃河 趙冰

  歐盟多國以及北約、烏克蘭代表近日召開會議,同意在歐盟與烏克蘭、俄羅斯的邊界打造“無人機墻”。北約同時稱,將強化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軍事存在。

  俄羅斯方面強硬回應,稱“歐洲從未如此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俄方將“堅決回應”對俄侵略。

  專家解讀,俄歐圍繞無人機事件的對峙持續升級,引發外界對北約歐洲國家與俄羅斯發生正面交鋒、導致俄烏衝突進一步外溢的擔憂,加之美國特朗普政府立場近期出現反復,俄烏局勢短期內難以從“衝突”轉向“調解”軌道。

  築“墻”補漏洞?歐洲作何考量

  丹麥國防部27日稱,26日夜間至27日丹麥多處國防設施附近發現無人機。北約發表聲明説,為應對無人機“入侵”丹麥,將強化在波羅的海地區軍事存在。德國官員同日&&,德國部分地區無人機活動有所增加,德國將採取防衛措施。

  針對持續發酵的無人機事件,歐盟負責防務的高級官員庫比柳斯26日與波蘭、丹麥、保加利亞、立陶宛等歐盟國家防長及烏克蘭、北約代表召開視頻會議,與會方同意在歐盟與烏克蘭、俄羅斯邊界打造“無人機墻”。

  這是2024年3月1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北約總部一角。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

  庫比柳斯説,“無人機墻”將具備先進偵察、追蹤和攔截功能,並作為歐盟東翼監測機制的一部分,“具體概念和技術路線圖”將隨後敲定。與會的烏克蘭防長傑尼斯·什梅加爾&&,烏方願意參與打造“無人機墻”。

  《政治報·歐洲版》網站刊文説,歐盟建立“無人機墻”的想法最早於2024年提出。本月波蘭遭大批無人機“入侵”後,這一想法得到進一步發展。

  歐洲媒體指出,無人機事件進一步凸顯歐盟和北約防禦體系一大“致命弱點”,即在俄烏戰場愈演愈烈的低成本、高機動性無人機戰面前,歐洲現有防空體系成本高且效率低。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無人機墻”的威懾效果有限,目前更重要的應是加強歐洲及北約戰略層面協調。俄羅斯科學院研究員德米特裏·斯特凡諾維奇説,歐洲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討論如何部署雷達、誰出資、誰負責等問題,“無人機墻”短時間恐難以建成。

  北約“前所未有”接近?俄將“堅決回應”

  針對歐盟和北約有關無人機事件的指控,俄方多次否認,同時警告“無人機墻”計劃將加劇地區緊張氛圍,俄方將“堅決回應”任何對俄侵略行徑。

  俄外長拉伕羅夫27日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階段發言時説,一些國家明裏暗裏指控俄羅斯計劃襲擊北約和歐盟國家,俄總統普京一再揭穿這類挑釁行為。俄羅斯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這樣的意圖。

  9月27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在聯大一般性辯論發言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講話。新華社記者李睿攝

  不少美國和歐洲分析人士認為,俄方的無人機行動是有意為之,一方面試探歐洲的防禦能力,另一方面迫使歐洲防衛資源從支持烏克蘭轉向應對自身安全威脅。

  但俄方指出,“無人機事件”是歐盟和北約蓄意反俄的手段,試圖通過煽動緊張情緒、渲染俄羅斯威脅,為增加軍事開支、加大對俄施壓找理由。

  俄外交部歐洲事務司司長馬斯連尼科夫説,歐盟希望利用由無人機一事引發的“歇斯底里情緒”,給歐盟增加軍事開支找藉口。俄聯邦委員會國防與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爾·奇若夫説,歐方從未就無人機事件嘗試向俄方了解情況。

  馬斯連尼科夫警告,歐盟“無人機墻”計劃將加劇地區軍事和政治緊張氣氛。

  俄羅斯《國防》雜誌主編伊戈爾·科羅琴科説,“無人機墻”作為軍事基礎設施既可用於防禦也可用於進攻,該計劃將使北約軍事基礎設施“前所未有地”接近俄邊境。

  據報道,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社交媒體上援引匈牙利媒體的調查稱,烏克蘭意圖借無人機事件挑起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這背後可能是北約“鷹派”。如果這一切得到證實,“歐洲從未如此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

  特朗普再“變臉”?美式“甩鍋”推升風險 

  專家認為,俄歐邊境局勢因無人機事件趨緊,可能導致誤判與報復風險上升,加劇俄烏衝突外溢、俄歐發生正面交鋒風險。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在俄烏問題上立場“反轉”,也引發各方對俄烏衝突走向的進一步擔憂。

  9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乘直升機返抵華盛頓白宮。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特朗普23日在紐約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雙邊會晤。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烏克蘭在歐盟和北約支持下,有望“贏回全部烏克蘭,恢復原狀”。這與他此前多次暗示烏克蘭應“放棄部分領土”結束衝突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指出,俄烏衝突談判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讓特朗普感到挫敗,其立場轉變主要是為了迫使俄方重回談判桌,而非幫助烏方扭轉戰場形勢。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分析認為,特朗普特意強調“歐盟和北約支持”,是試圖把衝突的責任轉移給歐盟和北約。

  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文章認為,特朗普政府的戰略考量是從俄烏衝突中脫身,把風險“外包”給歐洲盟友,但這可能導致歐洲承受更大的安全壓力,推高北約歐洲國家直接下場、衝突進一步升級的風險。

  俄烏近期戰場動作頻頻。烏克蘭對俄煉油廠等設施發動襲擊,俄軍在前線強勢推進。專家認為,美方態度變化以及俄烏戰場動態都表明,目前各方都沒有推動政治解決衝突的實質性動作,俄烏局勢短期內難以從“衝突”轉向“調解”軌道。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