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9月22日電 記者手記|在塞納河畔,舉着托盤“賽跑”
新華社記者張百慧
9月21日,在法國巴黎,參加“咖啡館賽跑”的選手準備出發。新華社記者 張百慧 攝
21日上午,法國巴黎馬賴區古老石板路上掠過一道道矯捷的身影——身着白上衣、黑圍裙的侍者們手舉托盤,以輕盈而穩健的姿態穿過街頭巷尾。這不是電影片場,而是當地傳統賽事“咖啡館賽跑”現場。
這項充滿煙火氣的比賽始於1914年,旨在凸顯體育精神和法式服務品質。
在巴黎,咖啡館、餐廳與小酒館約佔所有商家的30%。在咖啡館露&享受片刻悠閒時光,早已深植於法國文化中。對許多外國游客而言,服務員往往是送上第一份問候與溫暖的人。塞納河畔的咖啡座與穿梭其間的侍應生,堪稱法式生活的形象大使。
9月21日,在法國巴黎,參加“咖啡館賽跑”的選手準備出發。新華社記者 張百慧 攝
大約九點半,近400名“專業選手”齊聚巴黎市政廳廣場。他們當中有資深從業者,也有學徒工。男女老少同&亮相,勾勒出生動的行業群像。發令槍響,他們單手托起放着一杯水、一個咖啡杯和一塊羊角麵包的托盤,以盡可能快的步伐完成約4公里賽程。名曰“賽跑”,規則卻禁止奔跑,只能快走。過程中,托盤裏的東西必須保持完好——不得灑出,更不可偷吃。
本屆賽事特意安排在歐洲遺産日期間舉行,部分賽段設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的舉辦地塞納河畔。主辦方説,這一安排既為弘揚塞納河畔作為奧運遺産與世界遺産的價值,也意在致敬去年被列為法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法國小酒館與咖啡館中的社會與文化實踐”。
比賽終了,專業組男女冠軍分別以18分29秒和22分38秒的成績完賽,在熱烈掌聲中加冕“服務之王”,而整個行業能見度的提升則讓從業者備感振奮。
入行12年的服務員烏爾瓦諾·布裏特斯在比賽後對記者説,此番參賽,他並未預設宏大目標,而是希望“以另一種方式與顧客相處、彼此了解”。專業組女子冠軍安妮-索菲·耶利奇説:“我們這份職業堪稱法式烹飪藝術、待客之道和生活方式的融合。我們每次出現,都是在傳承和傳遞這份法式生活藝術。”
9月21日,在法國巴黎,在“咖啡館賽跑”中獲勝的選手上&領獎。新華社記者 張百慧 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比賽首次增設“大眾組”,150名普通民眾受邀體驗,其中有不少外國面孔。有人説,自己“每天被街頭溫熱的咖啡喚醒,這次想嘗試成為傳遞溫暖的人”;也有人特意在托盤上多加了幾杯威士忌,提高難度系數,主動嘗試跨職業挑戰。
記者也有幸受邀參與,為此特意提前幾日鍛煉臂力。然而當真正拿起托盤時,面對力量、平衡、耐力甚至突發狀況的多重考驗,“臨時抱佛腳”顯然無濟於事。開賽不久,記者的托盤就被其他選手撞翻,只好重整心情與裝備繼續前行。然而即便負重“減半”,面目還是會隨着賽程推進而變得痛苦,再難露出從容微笑。
“大眾組”氛圍之熱烈,絲毫不輸專業組。沿途擠滿了助威觀眾,不同點位還設有樂隊助興,街邊喝咖啡的游客、河邊跑步的市民、騎車路過的行人,都停下來為選手鼓掌吶喊,還有熱心人士大聲提醒選手“小心&階”。
“法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懷有深厚情感,而文化遠不止於語言、文學、電影,它更存在於歷史遺産中。生活藝術是其中最鮮活的部分,咖啡館服務員便是其踐行者。”巴黎副市長尼古拉·博內-烏拉勒傑對記者説,“這場賽事是對服務員的致敬。他們終日早出晚歸、站立奔走,迎接世界各國的游客。這份職業壓力大、招聘難但不可或缺,對於服務員來説,今天是他們被看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