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丨關注網絡安全之一:吃“技術飯”?別成了“技術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2 10:52:45
來源:新華社

拍案丨關注網絡安全之一:吃“技術飯”?別成了“技術犯”!

字體:

  對普通人來説,哪些網絡犯罪就藏在我們身邊?面對網上形形色色的誘惑,怎樣避免捲入網絡犯罪?

  近日,記者採訪多地公安機關和法院,為你起底破壞網絡安全的新手法、新動向,幫你擦亮雙眼,安全上網。

  砸了“金飯碗”,收穫冰冷的手銬

  “挂暗鏈,特定網站每條100美元,普通網站每條50美元……”今年初,在廣東有穩定工作的呂某,與境外犯罪團夥勾結,用黑客技術非法入侵某系統後&,植入涉黃鏈結進行引流,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就“賺”了6000多美元。

  不久,呂某又將黑手伸向武漢一家公司開發的社交&&小程序。他利用黑客工具掃描漏洞,上傳木馬程序奪取後&控制權,在其中植入涉黃網頁鏈結。正是這條“暗鏈”,觸發湖北武漢網警的風險預警快速反應機制。

  3月18日,武漢網警前往廣東,對呂某實施抓捕。落網時,呂某電腦還登錄着雲服務器,運行着各類黑客慣用的木馬等工具。

  這是犯罪嫌疑人呂某(中)被抓獲歸案。(武漢市公安局供圖)

  經查,自今年2月以來,呂某總共入侵全國多地80余個網絡系統後&,非法植入涉黃鏈結。這些非法鏈結還涉嫌服務下游電詐分子的犯罪活動,幫助境外犯罪團夥獲取用戶手機權限和個人信息,有針對性地設計“劇本”、實施詐騙。

  案件偵破後,武漢網警迅速向全國80余家相關單位發出安全預警,並督促涉事&&修復漏洞。目前,犯罪嫌疑人呂某因涉嫌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武漢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我的技術就像菜刀,憑啥追究我?”

  4月11日,武漢網警接到上海某科技公司報案稱,兩個月前,公司旗下社交&&突然涌現1.7萬餘個“僵屍”賬號,大量推送涉黃、涉賭等引流廣告。

  網警循着軟體信息鏈,迅速鎖定一款技術軟體及其開發者袁某。經查,為掙快錢,計算機科班出身、憑技術“吃飯”的袁某於2024年底開發出一款技術軟體,能繞過&&的登錄驗證機制,無需手機號實名綁定即可自動批量登錄海量賬號,進行評論、點讚、群發私信等操作。

  “基礎版月費3000元”“高級版4090元”袁某將軟體服務明碼標價,用戶交的月費越多,解鎖的功能越多。他還能針對不同社交&&防火墻的更新換代,及時開發新版本跟進破解。

  “我的技術就像菜刀,人家買回去可以切菜也可以傷人。憑啥客戶犯罪,要來追究我?”4月16日,武漢網警將袁某抓獲歸案,審訊室內,袁某為自己開脫辯解。

  這是犯罪嫌疑人袁某(中)被民警現場抓獲。(武漢市公安局供圖)

  “你的‘生意’,本質上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和工具。”民警向袁某展示了相關證據鏈,指出其行為的違法本質和社會危害。在事實和法律面前,袁某最終無法抵賴。

  技術尖子,更要穿上“法律鎧甲”

  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犯罪主體年輕化趨勢明顯。湖北省公安廳數據顯示,在2025年以來打擊查處的網絡信息技術犯罪嫌疑人中,40歲以下佔比近78%。其中,掌握一定網絡技術的無業人員和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佔比較為突出。

  網絡技術犯罪還逐步呈現團夥化、專業化特點。據警方介紹,整個犯罪過程被拆解為多個環節,由境內外不同犯罪團夥分工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環節的犯罪分子都會針對性研究相關領域的最新技術、軟體工具,在社會上廣泛招募“兼職人員”,以此轉移警方的注意力和規避相關法律風險。

  “搶票、批量註冊、破解驗證碼是常見的非法開發目的。”武漢市公安局網安支隊辦案負責人&&,一些年輕的技術狂熱者,渴望在圈內證明自己,反而被不法分子利用。

  2023年12月,出於好奇和炫技心理,自學成才的四川“00後”青年劉某某,侵入某游戲公司服務器,刪除、修改了該游戲公司在用戶社區播放的兩個游戲角色宣傳視頻,還利用公司的服務器非法搭建網盤,免費分享給網友用以上傳、存儲文件,給公司造成損失。

  這是犯罪嫌疑人劉某某入侵游戲公司服務器案件的庭審現場視頻截圖。(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供圖)

  經估算,劉某某給游戲公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10萬元,後已全部退賠。5月27日,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判處劉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緩刑三年。

  網絡並非法外之地,無知也不是違法犯罪的藉口。真正的技術高手,是用技術保衛網絡安全,而不是破壞它。越是手握高精尖的技術,越是要主動學習法律和網絡安全知識,為自己穿上“法律鎧甲”,方能大展身手、實現個人價值。

  統籌:楊維漢、孫聞

  記者:宋立崑、熊琦、唐文豪

  編輯:屈婷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