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丨要讓年輕人了解日本戰爭所為——走訪日本“滿蒙開拓”和平紀念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8 10:14:45
來源:新華網

通訊丨要讓年輕人了解日本戰爭所為——走訪日本“滿蒙開拓”和平紀念館

字體:

  新華社日本長野9月18日電 通訊|要讓年輕人了解日本戰爭所為——走訪日本“滿蒙開拓”和平紀念館

  新華社記者陳澤安 李光正

  “我們要讓年輕人了解日本過去到底做過什麼,要認真反思犯下那樣的錯誤的根源。”在位於日本長野縣阿智村的“滿蒙開拓”和平紀念館內,館長寺澤秀文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道。

  這是5月20日拍攝的位於日本長野縣阿智村的“滿蒙開拓”和平紀念館。 新華社記者 陳澤安 攝

  紀念館由日本民間團體建設運營。設立該館旨在忠實地傳遞史實,讓日本下一代更好地了解戰爭歷史與和平意義。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1936年,日本軍國主義制定了所謂的“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組織“開拓團”對中國東北發動經濟侵略。

  為欺騙日本農民響應移民號召,日本軍國主義在日本國內發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攻勢。“當時官方宣稱,去‘滿洲’就能分到20町步(近20公頃)的農地,所以窮困潦倒的父親就報名了。”寺澤回憶説,父親此後便離開貧窮的農村,前往中國東北,夢想在那裏過上富裕的生活。

  5月20日,在位於日本長野縣阿智村的“滿蒙開拓”和平紀念館,館長寺澤秀文查看館內書籍。 新華社記者 陳澤安 攝

  據介紹,“開拓團”成員主要來自兩類人,一種是全家移居的“開拓者”,佔比約70%;另一類是把十幾歲的少年單獨組織起來的團體,佔比約30%。寺澤秀文説,這些人原以為到了中國後要砍樹開荒、開闢新田等,但實際上發現,那裏大多數房屋和田地都已被強行佔領,當地的中國居民也已被驅逐。

  隨着戰事趨緊,“開拓團”中的青壯男性不斷被抽調參軍。1945年8月,日本關東軍眼見敗局已定,更是選擇隱瞞消息秘密撤退,將“開拓團”僅剩的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拋棄在前線。“開拓團”成員在驚慌失措中四處逃竄,一些人選擇了自殺。還有不少孩子被留在中國,成為在華遺孤,被善良的中國人撫養長大。

  “對中國人來説,那些日本孩子在某種意義上是敵國的後代。但是因為中國人的撫養,許多遺留孤兒的生命得到了挽救。”寺澤説,“對此,我真心感謝中國人民。應該讓更多日本人了解這一事實。”

  “日本軍國主義所謂的移住計劃本質上是侵略。”寺澤説,戰爭結束至今已經80年,但很多日本人、特別是戰後出生的人,都還不知道這段歷史。

  “父親的親身經歷讓我了解到這段歷史。我覺得必須將它保留下來。”寺澤認為,“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們需要認真反思犯下那樣的錯誤的根源,並從中吸取教訓,尤其是要讓年輕人了解日本過去在亞洲到底做過什麼。只有先充分了解這些歷史,日本才可能更好地面對其他國家。”

  寺澤秀文介紹説,參觀紀念館的人群年齡層分佈很廣,從小學生到老年人都有。如今,年輕人也逐漸多了起來。

  “有人説,給孩子講這麼複雜的歷史,他們聽不懂。”寺澤秀文説,“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成年人應該盡量用孩子們能理解的方式,把這段歷史告訴他們,這非常重要。”

  採訪結束時,寺澤秀文向記者展示了紀念館參觀者寫下的觀後感。“我以前雖然知道爆發了戰爭,但像這樣悲慘的事情卻完全不了解。我會把這段歷史銘記在心。”一名來自長野縣大鹿村的13歲男孩寫道。一名來自東京的參觀者寫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絕對不可以!”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