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雅溫得8月27日電(記者王澤 歐陽子英)位於中部非洲的喀麥隆濃縮了非洲大陸多種地貌、氣候類型和文化特徵,境內同時使用英語和法語這兩種非洲通用語言,因此被稱為“微縮版非洲”。近幾年來,受國際形勢動蕩、恐怖主義威脅等因素影響,喀麥隆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喀政府正積極尋求經濟轉型,探索發展新路徑。
5月9日,貨輪停靠在喀麥隆克裏比深水港二期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科普索攝)
資源豐富 潛力巨大
喀麥隆面積4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800多萬,境內地形地貌多樣,自然資源與景觀豐富,約200個風俗傳統各異的民族生活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喀麥隆共十個大區,記者曾走訪其中六個大區,發現該國先天條件優越,發展潛力巨大。
喀麥隆有“中部非洲糧倉”的美譽。在西南大區,遠眺中西非第一高峰喀麥隆山,周圍是橡膠林、香蕉林和棕櫚林形成的綠色海洋。這座被稱為“喀麥隆聖山”的活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黑土地滋養着一代又一代喀麥隆人。
6月25日,人們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舉辦的國際農業及農産品展覽會上參觀。新華社發(科普索攝)
乘飛機掠過被稱為“大北方”的阿達馬瓦大區、北部大區和極北大區,看到一望無際的稀樹草原,一直延伸到乍得湖周邊。這裡是喀麥隆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大北方”自古以來畜牧業發達,每逢重大節日,北部牧民把大批羊群趕到首都雅溫得等大城市販賣,場面頗為壯觀。
喀麥隆森林面積達2250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46.3%,其中約75.1%可供採伐,木材蘊藏量達40億立方米。位於南部的德賈動物保護區198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是非洲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熱帶雨林之一。生活在熱帶雨林裏的俾格米人部落是喀麥隆的文化名片之一。
喀麥隆水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佔世界總量3%。幾內亞灣風高浪大,水深得發黑。來到喀麥隆沿海,看到的大西洋宛如“黑洋”。喀麥隆目前有杜阿拉港和克裏比深水港兩個區域性大港,中非共和國和乍得兩個內陸鄰國的大部分貨物經這兩個港口運輸。
這是2023年9月16日拍攝的喀麥隆雅溫得手工藝品市場一家店舖。新華社記者董江輝攝
殖民遺毒 撕裂國家
“走過這座橋,我們就進入英語區了。”今年從喀麥隆濱海大區去西南大區出差,行車到一座不起眼的小橋時,攝影師同事科普索介紹説,橋兩邊的人同屬一個民族——薩瓦人。但是,早先的殖民者人為劃分了大區,並且規定橋的一邊説英語、另一邊説法語。
歷史上,喀麥隆經歷了德國殖民者的統治,二戰後成為英法兩國託管地。1960年1月1日,法國託管區獨立,成立“喀麥隆共和國”。1961年英國託管區的南北部分別舉行公民投票,南部併入喀麥隆,北部併入尼日利亞。這一新併入喀麥隆的地區就是後來的“英語區”,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0%。
合併初期,英語區和法語區地位對等,共同發展,有一定的自主性。1972年聯邦制取消後,幾十年來積存的施政不平衡等問題,令殖民者當年埋下的“禍根”演化為英語區和法語區的利益糾葛和恩怨紛爭。從2017年初開始,英語區的抗議示威升級為武裝衝突,政府軍與分離主義勢力的衝突持續至今,已造成數千人死亡,數十萬人流離失所,釀成喀麥隆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社會危機。在英語區很多地區,分離主義分子強迫居民執行“死城”規定,即每週一不允許居民從事正常的生産活動,也不允許學校上課。
5月20日,武裝部隊列隊行進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舉行的國慶日活動上。新華社發(科普索攝)
應對挑戰 尋求轉型
近年來極端組織“博科聖地”及其分支在尼日利亞、乍得、喀麥隆接壤地區活動猖獗,對當地居民造成巨大傷害,阻礙了喀麥隆的發展。
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的動蕩對依賴初級産品出口的喀麥隆經濟形成嚴重干擾。比如,受2023年國際油氣價格波動影響, 佔喀麥隆出口收入近四成的原油出口收入比上年減少25.6%,佔出口收入14%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收入同比下滑33.3%。
面對挑戰,喀麥隆政府正在探索經濟轉型,積極尋求發展新路徑。在2024年年終講話中,總統比亞提出2025年將在農業、工業、基礎設施及醫療衞生等領域繼續推動建設項目,改善人民生活條件,促進經濟發展。
為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實現包容性發展,喀麥隆政府2020年制定了“2020-2030國家發展戰略”,強調大力發展製造業,提升農業現代化,通過大規模投資來推動經濟增長,並計劃開發一系列重大工業項目,包括鐵礦開採、新建鋁廠、天然氣液化、鈷鎳和鑽石開採、化肥生産等。
這是2019年5月29日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拍攝的雅溫得會議大廈(山頂白色建築)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科普索攝)
喀麥隆人口和經濟體量在中非地區排名第一,在區域經濟合作中佔據關鍵地位。作為中部非洲經濟的“火車頭”,喀麥隆積極推動區域交通和網絡系統的融合。今年4月,喀麥隆和乍得兩國總理共同為連接喀極北大區亞瓜與乍得南部城市邦戈爾的洛貢河大橋建成剪綵。5月,喀麥隆與乍得重啟兩國跨境數字互聯互通研討。
今年5月,位於喀南部的克裏比深水港二期項目投入運營。喀政府計劃依託港口優勢打造克裏比港口工業綜合體,助力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可可、咖啡、橡膠等原材料將在這裡完成加工並出口海外。
2025年10月,喀麥隆將舉行七年一次的總統選舉,92歲的現任總統比亞已宣布參選。國際社會普遍期待這個區域經濟的“火車頭”繼續保持政治穩定,牽引中部非洲經濟提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