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3/ 04 00:34:11
來源:新華網

“塑膠垃圾大王”美國甩鍋推責危害全球

字體: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國際觀察)“塑膠垃圾大王”美國甩鍋推責危害全球

  新華社記者彭夢瑤 黎華玲

  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續會2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閉幕。來自近200個會員國的超2000名代表參會,會議通過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終止塑膠污染決議(草案)》。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是全球塑膠垃圾頭號制造者,但長期以來無視塑膠垃圾處理問題,將大量垃圾出口甚至偷運至世界各地,還指責接收垃圾的國家污染環境,一面制造問題,一面甩鍋推責。美國對全球塑膠污染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解決塑膠污染問題也需要美國首先拿出態度、採取行動。

  這是2月23日在加拿大伯納比舉行的“衝上海岸”藝術展上的參展作品。展覽上的作品由從海洋中收集的塑膠垃圾制成,意在宣傳減少海洋塑膠垃圾的重要性。新華社發(梁森攝)

  海量制造 拒絕負責

  日常塑膠垃圾看似不起眼,卻是事關地球健康的大事,其引發的危機已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重視。

  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去年12月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塑膠垃圾制造國。報告呼吁美國政府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解決日益嚴重的塑膠垃圾問題。

  根據這份報告,自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的塑膠垃圾總量連年增加,2016年達約4200萬噸,居世界第一,比歐盟所有成員國同年制造的塑膠垃圾總和還要多。

  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塑膠垃圾制造國,美國卻一直拒絕加入《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等多邊環境保護條約,為全球塑膠垃圾等固體廢棄物治理進程設置障礙。

  致力于研究氣候相關挑戰和治理問題的美國智庫伍德羅·威爾遜中心中國環境論壇主任珍妮弗·特納指出,美國已在塑膠垃圾排放和輸出方面創造了多個令人尷尬的第一。澳大利亞“對話”網站去年底刊文指出,海洋塑膠垃圾已成全球性問題,而美國正是罪魁禍首。

  總部設在肯尼亞內羅畢的智庫“非洲能源轉換”負責人穆罕默德·阿道在美國《外交》雜志撰文指出,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債臺高築”,它們過去幾十年只有口頭承諾,卻鮮有實際行動。

  2019年5月28日,馬來西亞能源、科技、氣候變化與環境部工作人員在巴生港展示塑膠廢物。馬政府此前在巴生港查獲一批申報作假的洋垃圾,這些垃圾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國。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向外轉運 甩鍋推責

  美國《科學》雜志子刊《科學進展》雜志曾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2016年制造的塑膠垃圾中只有不到一成被回收,海量垃圾被運往發展中國家,這一做法已有30年之久。

  英國《衛報》報道指出,2018年美國向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出口的塑膠垃圾分別激增近2000%、273%和46%。由于接收了遠超自身處理能力的塑膠垃圾,東南亞國家的環境、民生受到嚴重影響,此後這些國家紛紛出臺限令,拒做美國的“垃圾場”。隨後,美國又把目光投向了非洲。

  據美國媒體報道,2020年美國與肯尼亞開始貿易協議談判。其中,美方提出投資肯尼亞垃圾回收處理業,並要求肯尼亞放松對塑膠制品生産消費和跨境貿易的限制,即事實上允許美國塑膠垃圾出口至肯尼亞。

  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組織非洲地區成員弗雷德裏克·內傑休説:“肯尼亞顯然沒有能力回收和儲存數以百萬噸計的美國垃圾……這對海洋生物、河流、土壤都構成巨大威脅,更不必説處理垃圾所排放的毒氣。”

  肯尼亞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説,肯尼亞沒有能力處理這些垃圾,也不應該成為這些垃圾的接收者。2日通過的決議草案很重要,但它能否阻止美國等發達國家將塑膠垃圾輸出到發展中國家,還有待觀察。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將大量塑膠垃圾轉移至他國,嚴重危害當地環境,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而美國竟然還指責這些國家污染環境,實屬賊喊捉賊。塑膠垃圾污染問題愈演愈烈,美國理應為此承擔責任。美國海洋保護協會成員尼克·馬洛斯指出,美國必須為減少塑膠垃圾污染採取行動。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843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