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丨維護心臟健康 每一秒都至關重要-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6 12:33:37
來源:新華網

世界心臟日丨維護心臟健康 每一秒都至關重要

字體:

  每年世界心臟日的主題都在敲響警鐘——心臟健康容不得半點馬虎。心血管病在中國形勢嚴峻,但80%的心血管病能通過早篩早治、規範管理避免。

  問題一:常説的 “心血管事件鏈” 是什麼?怎麼從源頭防控?

  楊傑孚:它就像一條“疾病鏈條”:“上游”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酗酒、肥胖等危險因素,會慢慢催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間階段斑塊破裂可能引發心梗;“下游”則發展為心衰、腦梗死等重症。要斷鏈得從“上游”發力:首先盯緊肥胖,它會誘發“三高”,是危險因素的“根源”;其次嚴控“三高”,靠低鹽低脂低糖飲食、規律運動打好基礎;同時徹底戒煙戒酒,從源頭減少疾病風險。

  問題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多危險?發現後怎麼干預?

  楊傑孚:斑塊危險與否,不能只看狹窄程度。有些斑塊狹窄僅50%卻不穩定,一破裂就會形成血栓堵血管,必須高度警惕;而有些血管近全堵,但側支循環好,患者沒症狀,也得根據情況處理。干預越早越好,甚至能逆轉斑塊:一是堅持健康生活方式,飲食清淡+規律運動;二是嚴控血脂,血脂異常是斑塊“推手”,需通過生活調整或藥物讓血脂達標;三是支架、搭橋術後患者,要終身吃降脂藥、抗血小板藥防血栓。另外,降壓不只是降數值,更是保護心腎等靶器官,心梗、心衰患者的血壓目標要更低。

  問題三:心衰作為終末階段,危害有多大?怎麼防怎麼治?

  楊傑孚:出現症狀的心衰患者,死亡率和癌症相當,甚至預後更差;而且患者反復住院,既影響生活質量,又加重家庭和醫療負擔。但心衰能防能治:一是早篩查,有冠心病、高血壓症狀時,及時查生物標記物,它能在心臟結構功能異常前預警;二是規範管,控好冠心病、高血壓等基礎病,大幅減少心衰發生;三是重視“心肺共管”,心衰常合併慢阻肺,診斷難,去年心臟科與呼吸科聯合出了專家共識,能減少誤診漏診,提升治療效果。

  

【糾錯】 【責任編輯:高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