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作為我國患者超7000萬的慢性、嚴重性、復發性的皮膚病,其反復發作、劇烈瘙癢的特徵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AHEAD(Abrocitinib CHinese rEgistry on AD)研究作為全球最大規模JAK1抑製劑真實世界研究,近期首次披露超千例中國患者中期臨床數據。本期《健康解碼》特別邀請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高興華教授,從疾病特徵、治療誤區到分階段管理策略進行專業解讀,並解析真實世界研究的臨床意義。
新華網:能否請您向大眾簡要介紹一下特應性皮炎的疾病特點、常見治療誤區及目前臨床治療的難點?
高興華教授:特應性皮炎,既往多稱之為濕疹類的皮膚病,是一種慢性、嚴重性的、復發性的皮膚病,發病率高,疾病負擔比較重,是皮膚科的頭號疾病。據估算,我國特應性皮炎患者約7,000萬,且呈增長趨勢。該病多始於嬰幼兒期,部分可持續至成年,中重度患者年復發可達8-10次。
患者常因劇烈瘙癢引發睡眠障礙、注意力下降及社交受限,約三成患者伴焦慮抑鬱狀態。典型表現為瘙癢,同時皮膚上會出現不同形態的皮疹(滲出/水皰/紅腫等)不同的患者表現方式或者表現部位是有差異的,異質性較強。但共同特點就是劇烈的瘙癢。劇烈搔抓會影響皮膚屏障功能,可能加重皮膚的炎症,甚至誘發皮膚感染。長期搔抓會導致苔蘚樣變(皮膚表面結構會發暗、粗糙、發硬),這是疾病慢性化的體現。因此,對患者而言,控制瘙癢是第一要務。
關於疾病認知,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將特應性皮炎簡單等同於濕疹。雖然兩者形態表現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濕疹是非常籠統的概念,很多因素會導致濕疹樣的表現,需要厘清。如果不明晰疾病的診斷,在管理方面就有欠規範性,相應的預防治療選擇出現偏差,需要系統性治療。
新華網:基於您剛提到的特應性皮炎慢性復發性的特徵,怎樣去制定分階段管理的策略,以實現短期症狀控制、長期疾病緩解和患者生活質量的優化?
高興華教授:對於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我國皮膚科醫師制定了達標治療共識。在急性發作期患者的治療目標應以快速控制瘙癢、控制炎症為主。長期來講,持續維持緩解狀態,減少復發或是不復發,這就是我們(的)目標。當然,從疾病管理的角度來講,我們現在有更高的治療目標追求:希望經過治療後,患者達到“幾乎不癢”,皮疹的控制達到“幾乎完全清除”。
因此從患者角度來講,第一還是儘早規範治療。早期、定向的干預,會影響後續的治療結果。第二,特應性皮炎是一個慢性的復發疾病,需要堅持長期管理用藥。規律性的用藥、做好皮膚的呵護養護、減少外界刺激、精神放鬆等等措施對減少復發或者控制病情都是有益的。
總之對特應性皮炎而言,需要一個持久的管理過程。短期緩解之後,還需要長期的動態的管理,早發現、早介入、早治療、足療程。堅持規範管理原則,會使我們廣大患友能夠長期受益。
新華網: 今年3月的美國皮膚病學年會上,AHEAD研究作為全球最大規模JAK1抑製劑真實世界研究首次發布引發了國際關注。在本次CSD大會上,這項研究又更新了超千例患者的臨床數據,能否請您介紹一下AHEAD研究的主要設計和關鍵發現?研究最新數據對於提升特異性體驗診療和疾病管理水平有哪些重要的指導意義?
高興華教授:AHEAD研究的抓手有兩點:一個是中重度的患者需要系統治療方案干預;第二個是以特定靶向小分子藥物高選擇性JAK1抑製劑為干預手段。在實際應用中,通過收集真實世界應用案例,以期了解給患者帶來的短期和長期的收益。
本次中期分析納入了1117例患者,全面地了解中國特應性皮炎患者人群的特徵,及藥物應用後長短期療效及治療模式探索。我相信這個工作會對治療決策的制定、國內外指南的制定,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數據。
研究發現,更早接受靶向小分子藥物治療的患者,治療收益更大的。其次,在長達52周(近一年)治療周期中,患者無論是瘙癢、皮膚症狀、甚至生活質量方面都獲得了持續改善。
AHEAD研究是獲取本土化安全數據和療效數據的重要研究,給業界的決策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該研究工作具有中國特色、樣本量較大、獲取的信息完整、可靠性高,為特應性皮炎的國內外研究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