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老區紅色旅游迎“黃金時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4 09:45:23
來源:新華網

承德老區紅色旅游迎“黃金時代”

字體:

  “以前從北京來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路上就要折騰三四個小時,現在坐高鐵1小時就到了,帶着孩子來一次紅色旅游特別方便。”10月2日,剛剛走出承德南站的北京游客張先生感慨道。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又有新亮點,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帶着孩子乘坐高鐵來一場紅色之旅,讓孩子在游玩的過程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承德全市共有革命遺址292處,其中黨的重要機構舊址74處;重要黨史人物的故居、舊居遺址2處;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遺址86處;具有重要影響的革命烈士墓101處、紀念設施29處。京哈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正以飛馳的速度激活這片紅色熱土的旅游活力,讓老區的紅色記憶在便捷交通中愈發鮮活。

  高鐵縮短時空距離 紅色客源“圈”不斷擴大

  高鐵開通前,崎嶇山路曾是制約承德市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更是承德紅色旅游發展的“短板”。如今,承德至北京最快49分鐘可達,京津冀“1.5小時交通圈”的落地,徹底打破了交通壁壘。據鐵路部門數據顯示,高鐵開通後,北京至承德旅游客流增長120%,其中紅色旅游景區接待量由原來的28%提升至42%。不僅京津冀游客紛至沓來,借助高鐵網絡的輻射效應,瀋陽、吉林等周邊城市的紅色旅游也相繼火了起來,老區紅色旅游的客源半徑直接擴展。

 旅游線路隨之升級 紅色體驗“鏈”愈發完整

  交通的蝶變為旅游資源整合創造了條件。承德借助高鐵開通契機,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旅游文化和創新利用,推出緬懷紅色旅游主題線路,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文旅産品和服務質量。從金山嶺長城國歌廣場的“歌唱祖國之旅”,到隆化董存瑞紀念館的“緬懷先烈之旅”,再到塞罕壩紀念館的“精神感召之旅”,串聯起長城抗戰遺址、革命烈士陵園、紅色教育基地等核心資源。同時,“高鐵+景區直通車”同步落地,游客走出高鐵站即可直達各紅色景點,解決了“最後 一公里”的問題。“以前去這幾個紅色景點要花一週時間,現在跟着紅色經典線路走,太方便了。”游客王女士的話道出了許多游客的心聲。

  促進文旅融合賦能 紅色經濟“帶”持續延伸

  高鐵不僅引來了客流,更激活了當地的紅色産業鏈。在一些紅色景區附近,村民們將老宅改造成“紅色民宿”,推出“特色家鄉菜”,生意火爆;塞罕壩景區附近的文創店裏,印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筆記本、塞罕壩精神主題書簽等産品備受青睞。“紅色+生態”“紅色+民俗”“紅色+文創”等新模式正在不斷涌現,帶動周邊餐飲、住宿、零售等相關産業收入持續增長。同時,承德特産的山楂製品、有機雜糧等老區特産也搭上“紅色旅游快車”,實現了“瀏覽紅色景點、帶走老區味道”的雙贏。

 動脈激活發展動能 紅色影響“力”持續提升

  高鐵,中國亮麗的名片。正是這張名片帶來的影響力,讓老區承德煥發了生機。現在,這裡是全國最大的越夏香菇生産基地之一,食用菌産業帶動老區3.5萬戶、12萬餘人增收致富和就業。2024年,平泉市看中了高鐵這張“國家名片”的影響力,“平泉香菇”高鐵冠名列車隆重發車,“中國速度”帶領“平泉香菇”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高鐵飛馳,展現品牌力量,革命老區平泉以高鐵為媒,實現農産品品牌精準傳播,助力老區農民持續增收。

  飛馳的高鐵穿越燕山山脈,載着八方游客駛向紅色熱土。在承德,紅色歷史正借助便捷交通煥發新生,老區蓬勃發展的畫卷正在軌道延伸處徐徐展開。

【糾錯】 【責任編輯:郭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