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人民政府縣長程開耀走進《300秒看家鄉》,帶領觀眾走進鎮巴,探秘氣勢磅礡的超級天坑,一覽萬木蔥茂的茫茫林海,打卡一碧萬頃的高山茶園,暢聽激情奔放的原生態民歌……
鎮巴,建縣於蜀漢章武元年,史稱南鄉,因境處大巴山,一方之主山為鎮,故得名“鎮巴”。1800餘年的歲月長河,在這片青山為鎮、綠水作弦的土地上,譜寫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篇章。
走進鎮巴,看漫天雲海與綿延青山交相輝映。這裡,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涵養地,一泓出境清水穩定保持Ⅱ類標準,肩負着永續北送的時代使命;70.6%的森林覆蓋率構築起秦巴生態屏障,涵養出全年355天以上的優良空氣,負氧離子含量穩居全省前列,成就了“中國天然氧吧”的綠色美譽;更令人震撼的是,海拔及單體規模居全球前列的圈子崖天坑氣勢磅礡,被譽為“自然之心”的天懸天坑溫婉如畫,兩者共同入選“陜西十大地質名片”。憑藉這些生態饋贈,讓鎮巴相繼斬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森林城市等多項國家級桂冠,今日之鎮巴,正以綠水青山為筆,在秦巴大地上繪就生態高地的閃亮篇章。
感受鎮巴,聽千年文脈在秦巴山水間澎湃迴響。這裡素有“紅軍之鄉、民歌之鄉、苗民之鄉”的美譽,亦是“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循着歷史的足跡,東漢定遠侯班超食邑於此,賦予鎮巴“班城”的赫赫威名,金戈鐵馬猶在歷史長卷中錚鳴。觸摸信仰的豐碑,1932年紅四方面軍在此建立陜南首個蘇維埃政權,赤南青鶴觀的彈痕、國家級革命烈士陵園的豐碑,鑄就“紅軍之鄉”的精神脊梁。躍動民族的脈搏,在“中國最北苗鄉”青水鎮,苗繡的彩線翻飛,蘆笙踏歌穿越百年北遷歲月,247位苗族同胞守護着巴山深處的鄉愁圖騰;聆聽天籟的傳承,1500余首鎮巴民歌回蕩山間,4首入選中小學音樂教材,《打仙桃》的歡快、《巴山酒歌》的高亢、《十送紅軍》的深情,讓國家級非遺在群山間煥發新生。
擁抱鎮巴,繪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的壯麗畫卷。這裡茶韻流淌千年。東漢時期鎮巴茶葉即入貢洛陽,留下“雌雞嶺上茶”的千年佳話。這份源自古老東都的貢茶榮光,鑄就了今日“世界罕見高香茶區”的美譽。“鎮巴毛尖”香高味醇廣受青睞,16萬畝生態茶園於雲霧間綿延,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這裡藥香氤氳林海。1000多種藥用植物在大巴山深處生長,入選《中國藥典》的就有236種,道地鎮巴天麻、大黃等本草精華,依託省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正在釋放着大健康産業的活力。這裡風味鐫刻鄉愁。鎮巴土菜鹹辣生香,百味紛呈,國家地理標誌産品“鎮巴臘肉”醇香入骨,山珍樹花菜清雅芬芳,濃香瓤肘子唇齒留香,皆是喚醒舌尖記憶的巴山煙火。
青山綠水的慷慨遠不止於此。在這片綠色沃土下蘊藏着煤炭、錳礦、板石等20余種礦産,特別是油氣資源豐富,初步探明天然氣儲量達3千多億立方米,還被列為全國四大頁巖氣基地之一。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為鎮巴高質量發展鑄就了堅實基礎和強勁動能。
三鄉流韻風華在,雲海天坑畫卷新!鎮巴,是一座鐫刻着1800年歷史年輪的千年古縣,一片守護着南水北調源頭清流的生態凈土,一方躍動着“紅軍精神、苗鄉風情、民歌天籟”的文化熱土,更是一座蘊育着“世界茶香、巴山藥庫、舌尖鄉愁”與無限潛能的發展高地。
節目錄製期間,程開耀與《300秒看家鄉》節目組負責人就如何利用好&&的優勢為鎮巴縣宣傳推廣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交流。在節目尾聲,程開耀誠摯邀請全國的朋友們走進“天坑秘境 民歌之鄉”,共賞山水奇觀,同享發展機遇!
為全面展示各地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成果,推動文化産業與地方經濟互促發展,新華網策劃推出了《300秒看家鄉》公益活動。活動通過邀請發展具有新亮點、新成就和新經驗的地方領導參與節目錄製,推介家鄉之美,助推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