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重塑消費市場業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0 08:45:40
來源:經濟日報

人工智能重塑消費市場業態

字體:

  要進一步降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門檻,減少數字鴻溝;加強技術的集成運用,提升供需適配質量和效率。

  用戶發出語音指令,掃地機器人開始清潔工作;戴上VR眼鏡,近距離感受千年文物的魅力;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帶來更高效的出行體驗……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發展的浪潮下,消費市場新需求、新場景、新業態不斷涌現,智能化、個性化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

  我國是全球規模最大、潛力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3萬美元。根據國際經驗,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後,消費增長將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當前,國內居民消費正處於向發展型和品質型消費加快升級的關鍵階段,要充分抓住“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機遇,加快培育範圍更大、內容更豐富的智能服務新方式。

  人工智能與千行百業的結合,正在重塑消費市場形態。智能家居、智慧商圈、數字金融、智能交通……目前,我國已發布超1500個行業模型,覆蓋50個重點行業領域、700余個場景。人工智能的應用,不僅拓展了消費新場景,提升了消費者體驗,也帶動企業創新産品。在家電市場,今年前三季度,智能家電零售額持續高速增長;在汽車市場,我國已建成涵蓋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網聯雲控等在內的完整産業鏈體系,人工智能大模型實現批量上車。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際操作環境中不斷進行複雜推理和動態決策等能力驗證,為未來迭代演進和性能優化提供數據支撐。

  人工智能不僅增加了消費産品的豐富度,也提升了服務消費的溫度。健康助手、外骨骼機器人、遠程教育等産品以更精準、高效的方式逐漸改善醫療、養老和教育等民生領域的服務質量,推動工作、學習、生活等場景邁向“人機協同”新範式。接下來,要進一步降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門檻,減少數字鴻溝,促進人工智能産品和服務的無障礙、適老化和普惠化發展。

  人工智能與消費的深度融合,離不開技術底層的要素支撐。要加快高質量語料庫和行業數據集建設,實現數據供給創新,提升模型基礎能力。“人工智能+消費”通過數據採集、路徑分析與規律反饋形成産銷閉環,助力商家更好讀懂消費者需求,進行定制化生産並營造新型消費場景。

  在商業體系中,加強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擴展現實等技術的集成運用,提升供需適配質量和效率。在運營端,深入挖掘商圈大數據&&功能,根據重點商圈客流量、用戶畫像等數據,深入分析研判消費特點,完善用地規劃、招商引資、物流管理等智慧服務。在消費端,構建個性化推薦、精準化營銷和沉浸式體驗等智慧商業新模式。

  人工智能在消費市場的應用還屬於探索期,消費者在體驗新鮮感的同時,也會對隱私保護、算法規則、責任界定等內容産生不安全感。人工智能對消費市場的提質,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對生産關係和消費環境的動態優化。只有通過構建靈活包容的制度保障體系,讓消費者安心消費,才能進一步擴大智能化消費新需求。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規,有序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合規落地;加強數據安全、倫理風險等領域的前瞻評估和有效監管,明確用戶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厘清智能産品的使用責任歸屬,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吉亞矯)

【糾錯】 【責任編輯:周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