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産業蓬勃發展推動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算力中心已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發布《算力中心創新融資研究報告(2025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近年來人工智能驅動智能算力發展,智算中心規模躍階式發展,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報告》總結了我國智算中心的融資形式。在智算中心發展的初期,市縣級智算中心以百卡規模起步,地方政府秉持“小步快跑,不斷嘗試”的原則,積極推動百卡集群小規模智算中心的落地,如南京、武漢等地率先探索建立從幾十P至百P規模的智算中心,以滿足數字政務需求,投資規模在數億元。千卡集群主要分佈在省會城市的智算中心,運營商出租算力和大型央國企自用算力,例如工行、招行、深交所等建設千卡集群算力中心,規模在百P到千P之間,投資規模在十幾億元。隨着調度技術的成熟和AI技術的廣泛應用,智算中心步入萬卡及十萬卡集群,投資規模在數十億甚至百億級別。
對於智算中心的融資,《報告》認為,金融機構應面向算力中心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助力算力中心行業良性發展。以終為始,關注項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應主動前置服務,以算力中心資産開發運營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特徵為着眼點適配不同的金融工具,以實現底層資産良性循環、企業健康高質量發展為最終目標,做好全局金融産品的統籌安排與規劃。金融機構在為算力中心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除財務估值、風險控制等評判維度以外,還應考慮綠色減排、技術創新等多個維度,引導和鼓勵算力中心企業良性健康發展。
算力中心企業需根據資産階段選擇融資工具,在項目開發階段,可以通過私募股權基金引入風險資本,補充資本金並靈活設計融資結構;在項目進入穩定運營期,可發行持有型不動産ABS盤活存量資産、優化融資杠桿,提高機構投資者參與度和産品流動性;在項目成熟階段,可發行公募REITs,吸引長期資本,實現資産價值回收。 (作者:子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