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在合作與轉型中追夢的東帝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6 16:52:19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丨在合作與轉型中追夢的東帝汶

字體:

  這是9月17日在東帝汶帝力街頭拍攝的車輛。新華社記者 岑雲鵬 攝

  新華社帝力10月26日電 記者手記|在合作與轉型中追夢的東帝汶

  新華社記者李斯博 曹凱

  傍晚的東帝汶首都帝力,暮色如綢,西郊的蒂壩灣海面泛着橙金色的光。吊車緩緩起落,蒂壩港碼頭上,一批集裝箱正在裝卸,落日余暉中是工人們忙碌的身影。

  這座港口由中國企業承建,是東帝汶2002年恢復獨立後最具象徵意義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對這個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40萬的年輕國家來説,港口的繁忙,象徵着它融入區域經濟的動能。

  東帝汶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富饒,帶來財富,也帶來依賴。2005年成立的石油基金曾是財政“生命線”,盈餘充裕;如今因産量下滑、收益波動,支柱不再穩固。截至2024年底,基金滾存降至182億美元,收益滑坡。

  此外,東帝汶三分之一的居民日均開支不足2美元,超過一半人口缺乏安全飲用水。貧富差距、經濟單一等原因使東帝汶的發展之路充滿曲折。

  在擺脫困境、邁向現代化的征途上,中國始終是東帝汶身邊堅定的合作夥伴。多年來,中國建設者的身影遍佈東帝汶多個重要基礎設施項目,港口、公路、電力等工程為東帝汶改善交通與能源瓶頸提供了有力支撐。

  蘇艾高速公路是東帝汶恢復獨立以來最大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也是該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由中海外—中鐵一局東帝汶聯營體公司承建。自2018年通車以來,這條交通幹線顯著改善了當地出行條件,提升了區域互聯互通水平。

  中海外東帝汶分公司負責人李聖男説:“項目建成以來持續發揮效益,為東帝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未來更多合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近年來,中國與東帝汶合作不斷向各領域延伸。中國援東帝汶雜交水稻示範種植項目,幫助當地農民喜獲豐收;東帝汶許多青年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遠赴中國求學深造;中方醫療隊常年駐守當地,用專業與堅守把健康保障送到民眾身邊。

  在帝力市區,一座由中國援建的濱海足球場如今成了市民的“新客廳”。當地青年曼努埃爾笑着告訴記者:“以前孩子們只能在沙地踢球,現在他們有了安全、乾淨的地方玩耍。大家常在這裡聊天、鍛煉,社區的氣氛比以前更融洽。”

  在雙邊合作持續發力的同時,區域層面的新機遇也為東帝汶打開了新局。10月26日,第47屆東盟峰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開幕,東帝汶在東盟各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正式成為東盟第11個成員國。

  “加入東盟不僅意味着政治地位的提升,也將為東帝汶打開更廣闊的發展&&。”東帝汶國立大學教授勞倫蒂娜·巴雷托對記者説。

  談及未來,東帝汶資深媒體人士雅各布·希梅內斯&&:“作為‘亞洲最年輕的國家’,東帝汶仍在‘成長’。它的未來既取決於自身治理與改革,也離不開外部合作與支持。東帝汶的故事,是小國追尋夢想的故事,也是夥伴攜手共進的故事。”

  從蒂壩港的集裝箱到蘇艾公路的車流,從足球場上奔跑的孩子到東盟會議桌上的席位,這個年輕的國家正努力在合作與轉型中找尋屬於自己的節奏。

  9月17日,在東帝汶帝力的海灘上,一名兒童在海邊跑步。新華社記者 岑雲鵬 攝

  這是9月19日在東帝汶帝力附近拍攝的海邊景色。新華社記者 岑雲鵬 攝

  9月17日,在東帝汶帝力海邊,一名老人修補漁網。新華社記者 岑雲鵬 攝

  9月16日,在東帝汶帝力,一名兒童在海邊玩耍。新華社記者 岑雲鵬 攝

  9月17日,在東帝汶帝力,兩名兒童在海邊玩耍。新華社記者 岑雲鵬 攝

  這是9月17日在東帝汶帝力海邊拍攝的漁船。新華社記者 岑雲鵬 攝

  這是9月20日在東帝汶帝力拍攝的一處中企建設的電力設施。新華社記者 岑雲鵬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