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數據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領域規模化創新應用。
《意見》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行業典型場景廣泛應用,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體系落地部署,普及應用一批智能體,建成一批“人工智能+交通運輸”標誌性創新工程,人工智能成為引領交通運輸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運輸行業,智能綜合立體交通網全面推進。智慧交通與智慧物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總體水平位於世界前列,培育一批新産業、新業態,形成較為完備的交通領域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引領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邁上新&階。
《意見》從加大關鍵技術供給、加速創新場景賦能、加強核心要素保障、優化産業發展生態四大方面,提出16項具體任務。
在加大關鍵技術供給方面,《意見》提出,開展應用技術攻關,加快智能産品創新。加快智能駕駛系統、遠程駕駛座艙等産品研發。強化公路高性能夜視監控、結構檢測等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應用。鼓勵無人機、全地形車等新裝備的研製。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構建涵蓋多種運輸方式,貫通基礎設施、運輸服務、行業治理等業務領域,面向交通運輸典型應用場景的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交通運輸”高質量數據集、算法庫、工具鏈,為建設智能綜合立體交通網提供技術底座。
在加強核心要素保障方面,《意見》提出,統籌優化算力供給能力。加強行業算力資源統籌,動態整合企業算力。加快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推動産學研用各方深化數據共享,建設高質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數據集。推動泛在網絡設施建設。推動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綜合應用,支撐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信息網絡融合發展。構建行業設施設備實時監測和智能感知體系,實現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信息自動採集與監測。加快建立5G、衛星通信、衛星互聯網等公共網絡和行業專用網絡融合的交通數據傳輸通道,推動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從“連接提速”到“算力增效”。 (作者:蘇德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