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開啟天地融合新空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0 08:20:12
來源:經濟日報

衛星通信開啟天地融合新空間

字體: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向中國移動頒發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這意味着3家基礎電信企業都獲得了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資質,可以開展手機直連衛星等業務,豐富應急通信、海事通信、偏遠地區通信等場景應用。衛星通信解鎖的是海陸空全場景通信能力,將開啟天地融合新空間,打開萬億大市場。

  衛星通信突破了地面通信網絡的地理局限。衛星通信業務,是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在地面站、用戶終端之間傳遞語音、數據、圖像等信息的通信服務,具有覆蓋範圍廣、通信容量大、傳輸質量好等優點。這意味着即使在海洋、荒漠、高空等傳統信號盲區也不會掉線,為應急救援、遠洋航運、野外勘探等場景提供了通信保障。能直連衛星的可不僅僅是手機,還包括電腦、汽車、船舶、無人機等終端設備,這將推動通信、交通、航空航天等産業融合創新,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衛星通信服務正向大眾市場拓展。早期衛星通信終端多為專業設備,通信終端和通話費用都價格不菲,令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隨着技術迭代,如今已拓展至大眾消費領域。在我國,自基礎電信運營商推出手機直連衛星業務後,不少手機廠商推出了多款具備直連衛星功能的手機,通過定制芯片、優化天線就能支持衛星通信,費用也逐步親民。與此同時,上下游産業鏈協同完善,推動專業通信能力向消費級終端微型化、低成本轉化,讓衛星通信真正走進大眾生産生活。

  開展衛星通信業務將重塑通信業競爭格局。當前衛星通信按照高軌、低軌主要分為兩大業務。其中,高軌衛星像“固定在天上的信號塔”,覆蓋範圍大,更適合做基礎保障類服務,比如支持手機直連衛星的通話、短信、小流量數據等功能;低軌衛星則像“繞着地球快速跑的小信號站”,傳輸時延短,更適合面向物聯網終端直連、車載寬帶、低空經濟等場景。由此可見,衛星通信將催生新的盈利點,比如面向個人用戶的應急衛星套餐、面向企業的海事衛星寬帶服務、面向行業的物聯網衛星接入服務等。

  衛星通信已成為手機業的新戰場。由於技術門檻降低,智能手機也能實現直連衛星,隨着衛星通信模塊成本持續下降,中端機型有望很快普遍搭載衛星通信功能。在手機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的當下,衛星功能成了手機廠商差異化突圍的關鍵抓手。華為、小米等頭部品牌已推出多款支持衛星通信功能的手機,中小廠商也在快速跟進,共同推動産品創新迭代。衛星功能還帶動手機廠商與導航、應急、旅游等服務方合作,構建“硬體+服務+內容”的新生態。

  衛星通信將為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注入新動能。一方面,衛星通信可覆蓋地面網絡難以抵達的偏遠地區,支持遠程教育、電商服務等場景,縮小數字鴻溝,激發消費潛力,為數字經濟拓展新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衛星通信與工業互聯網、車聯網、航空機載通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交叉融合,催生車載衛星服務、低空智聯網等新業態,加速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根基。

  衛星通信並非對傳統地面通信的替代,而是構建互補融合的新格局。從技術突破邁向生態完善,衛星通信將鞏固我國信息通信業領先地位,實現民生與産業雙贏,進而成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領跑全球、構築科技競爭新優勢的關鍵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