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丨深海“冰之火”點燃十五運!揭秘這些硬核細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16:48:26
來源:新華社

追光丨深海“冰之火”點燃十五運!揭秘這些硬核細節

字體:

引天之光,燃海之火

深海逐夢,燃冰成炬

10月9日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儀式

在廣州南沙舉行

    這是10月9日拍攝的火種採集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在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前

嘉賓們高舉採火棒

共同點燃火種盆

先期從1522米深的南海海底

採集可燃冰引燃的“源火”

在火種盆中熊熊燃燒

深海可燃冰採集火種

掀開了大型體育賽事火種採集史

新的篇章

  參與火種採集儀式的嘉賓展示採火棒。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那麼

“源火”到底是如何採集的呢?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

它是甲烷等烴類氣體和水

在低溫高壓的環境下形成的

類冰晶狀的固體

是一種清潔的高效能源

  “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9月18日採集當天

“海馬”號下潛至水深1522米的深海

出現大片貽貝群

無數豆粒大的可燃冰氣泡向上翻涌

目的地到了!

這就是“海馬冷泉”的噴口

2015年

“海馬”號首次在琼東南盆地西部海域

發現了海底巨型活動性冷泉

這個冷泉也被命名為“海馬冷泉”

不同於普通氣泡

它帶有棱角

説明甲烷氣體在從海底冒出來之後

在水體中很快形成了水合物膜外殼

“源火”採集裝置上的可燃冰採集艙下方

有一個半圓&形的透明罩

機械手精準操控機械臂

將採集裝置罩在冷泉滲漏點上方

不一會兒

透明罩上佈滿白色結晶

這是聚集形成的片狀可燃冰

結晶層層累積後

採集艙緩慢回收

採集環節順利完成

此時進入到採集裝置的是

水、可燃冰固體和甲烷氣泡的混合物

需要通過降壓分解

把固體可燃冰分解出甲烷氣體

甲烷氣體經過吸水乾燥處理後

才能輸送到引燃室中

“源火”採集裝置的引燃室中

有三根柱子

它們分別是

甲烷噴嘴、氧氣噴嘴和引燃棒

用來實現燃燒三要素中的

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

  工作人員遙控採火裝置在海底進行作業。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隨着各項指標達到採火條件

“採火!”

一聲令下

操作人員按下按鈕

甲板上太陽能光伏裝置産生的電能

經電纜傳送至海底

引燃棒開始加熱

二十幾秒過後

引燃棒的尖端出現一個紅點

它迅速變大變亮

幾秒後

噴口跳出躍動的火苗

深海“源火”順利引燃!

幾分鐘後

屏幕上金黃色的火焰

已經悄然變成湛藍色

這是火焰充分穩定燃燒的標誌

  9月18日,下水採集“源火”前,工作人員在調整搭載在“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上的採火裝置。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深海1500多米,水壓約15兆帕

相當於兩個成年人的體重

集中在一個指甲蓋上

在如此環境下

讓這個“大型打火機”

安全順利完成任務

難度可想而知

甲烷是易燃易爆的氣體

安全更是一大考驗

  9月18日,採火裝置在海底冷泉噴口採集可燃冰。新華社發(張亞念 攝)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聯合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和東海實驗室

經過一年多的攻堅克難

歷經上百次試驗

終於把曾經遙不可及的夢變成現實

這份突破極限的追求

與體育精神一脈相承

一個月後

這簇火將在廣東省奧體中心體育場點燃

這是科技之光

也是夢想之火

讓我們一同期待它

點燃激情

照亮每一個拼搏的夢想

    在科考船甲板面,工作人員從搭載在“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上的採火裝置裏取火(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記者:田宇、王浩明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