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次發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有這些創新與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30 09:16:13
來源:新華網

第100次發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有這些創新與發展

字體:
  9月29日11時0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三十號衛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楊熙 攝)

  9月2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三十號衛星01、02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是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第100次發射,標誌着其成為我國第二型突破百發的單一型號運載火箭。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有哪些發展與創新?記者採訪了參研人員。

  火箭綜合測試更高效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二級運載火箭,自1992年型號首飛至今,憑藉着不斷發展創新,成為我國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的主力型號。

  通過對現有優勢技術的迭代與融合,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創新中不斷發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范崇盛介紹,近年來,團隊針對多型號並行測試要消除應用頻段同頻干擾的技術需求,研製出具有干擾抑制功能的屏蔽結構及系統,能有效隔離外部同頻干擾及其他電磁干擾,為多型號火箭並行測試創造條件,提高了無線信號傳輸的穩定性。

  此外,全新的自動化三軸智能轉&承擔着慣組自動水平調整、工作平面一鍵調平、遠程控制等功能,可滿足智能化測試需求。范崇盛&&,火箭各項測試變得更加高效、便捷、精準,提高了綜合測試質量,全箭集成綜合試驗測試效率提高30%以上。

  能讓衛星“坐”得更穩

  在衛星裝配技術廠房,衛星被平穩停放在一個錐體上側,它就是連接衛星底端和火箭箭體之間的支承艙。隨着衛星載荷越來越大,火箭各部分的“減重”成為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此,該院149廠研製了複合材料支承艙,使該産品比同類的金屬材質支承艙重量下降20%。

  “複合材料雖然具有結構強度高、質量輕的特點,但産品表面精度和粗糙度也是我們要考慮的範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張硯達説,讓火箭的主要“乘客”衛星“坐”得更穩,是産品研製中的重要指標。

  為此,技術攻關小組通過對複合材料的固化行為分析、倣真計算模擬,識別出産品複雜區域的成型壓力傳遞路徑,開展多批次、小樣件的製備試驗,優化調整加壓工裝結構,固化工藝參數,有效兼顧支承艙産品重量和性能,提高了運載火箭對有效載荷的適配能力,讓每一個衛星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建立系列化産品型譜

  對比每一發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其頂端的衛星整流罩大小幾乎都不一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雷湘衡介紹,作為運載火箭起飛過程中的第一道防護,衛星整流罩的“高矮”“胖瘦”是根據所發射的載荷尺寸包絡決定的。

  “為了讓火箭載荷有更多的選擇,我們逐步形成系列化産品的發展思路,完善衛星整流罩産品型譜,逐步從2.9米、3.35米的直徑拓展到3.8米、4米,材質分為金屬材質和複合材料材質。”雷湘衡説。

  雷湘衡&&,通過不斷開展體系研發和産品研製,採用一體化成型技術,實現了衛星整流罩夾層結構的共固化成型,生産效率提升超20%,確保了産品的耐溫性、透波性。(記者宋晨)

【糾錯】 【責任編輯:陳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