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圖今日正式發布“掃街榜”。這份榜單看似是一個生活服務類榜單,但本質是一次線下服務信用體系的創新。
高德地圖CEO郭寧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高德掃街榜是由10億用戶用腳投票而來的,是以個人信用分增信了的榜單,融合了強大的AI能力,有望每天能為線下餐飲及其他服務業多帶去1000萬客流。”
“身體力行”+“言而有信” 這份榜單才夠“真”
“一家餐館好不好吃、一個景點值不值得玩,用腳投票最有説服力。這份榜單我們主打一個‘真’字,強調‘身體力行’和‘言而有信’。”郭寧説。
郭寧解釋,身體力行,是指榜單是基於海量用戶的真實行為數據,如搜索、導航、到達、點評等,再通過科學AI算法模型計算而成。“腳步是不會騙人的。我們的榜單中,很看重用戶身體力行。去了就是去了,沒去就是沒去,真實反映用戶選擇,讓真正受歡迎的店舖涌現出來。”超1.2億人次每天發起生活服務AI探索,導航前往1300萬個生活服務目的地,日導航總里程超15億公里
簡單舉例,如果在杭州有兩家店,生意都很好,日均導航到店人數都在500人左右,第一家位於蕭山,我們發現很多人會跨區專程前往去吃飯,人均導航距離10公里。另一家店在市中心的一個居民區,光顧的大部分是周邊住戶,人均導航2公里,第一家店“專程前往”的特徵明顯,在高德上的評分也更高;同時我們也會給回頭客更多的店舖更高的評分權重,這都是客觀行為,減少了主觀評分的干擾。
言而有信,主要是指在用戶授權後,我們會引入芝麻信用評級,確保高信用人群的評論得到充分展示,並有高權重。好不好吃,要説話算話。
郭寧&&:“我們希望大家每次出門前,既能打開高德導航,還能放心大膽地依據榜單消費,不用琢磨評價評分是否真實。”
用戶打開掃街榜,也能看到對應不同類型行為的排行榜,有體現遠距離專程前往的“輪胎磨損榜”,有體現多次前往的“回頭客榜”,還有本地人偏愛、城市特色體驗、高分煙火小店等多類排名,每個分類都會根據動態數據每日更新。
用“真金白銀”補貼 讓“煙火氣”不被埋沒
值得注意的是,高德今天同步推出“煙火好店扶持計劃”,發布了“我們推出‘煙火小店‘’榜專門針對那些非品牌連鎖、中小規模的店舖,他們可能無心或無力做專業的線上運營,被流量困住,但本身又有很好的品質,擁有一批小範圍的回頭客。”郭寧&&。
對於出發地或目的地是線下商家的用戶,高德將發放價值2億元專屬到店出行補貼券包,包含公交地鐵補貼、打車券、加油券等,補貼用戶出行成本。
在交易補貼方面,高德地圖將發放9.5億元消費券,鼓勵用戶前往煙火好店體驗優質服務,包含到店優惠券、招牌菜折扣等,所有成本由&&承擔。
高德還將通過首頁AI推薦、搜索熱詞推送、導航語音播報等方式,每天為優質煙火小店提供超過5000萬流量的精準曝光,同時提供超3000萬元&&激勵,廣泛邀請行業達人幫助小店製作優質推廣內容。
AI不是“簡單對話” 而是“行動夥伴”
技術進步,始終是商業演進非常重要的推動力。今天,人工智能爆發式發展,讓高德能來做一個基於線下服務信用+AI的新産品,否則,所謂創新也無從談起。
“高德其實一直是在深耕線下的。”郭寧&&,“我們對於基於地理位置的線下場景有20年深刻洞察。過去20年,有10億的用戶在高德地圖真實搜索、導航前往餐廳、酒店、旅游目的地。AI時代的高德地圖具備了新的能力,可以通過算法、AI和大數據,真實呈現用戶‘用腳投票’的選擇。”
今年8月,高德地圖宣布全面AI化,推出了全球首個AI原生地圖應用,希望推動AI從“對話工具”蛻變為“行動夥伴”,從平面變得立體。“高德掃街榜是在這個戰略下誕生的,我們希望它成為AI時代的新型服務業工具,用科技的力量更好服務線下,增強線下消費動能。”郭寧説,“當然這裡也要強調,無論AI算法多麼精密,都無法替代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溫度,也復刻不出廚房裏那縷溫暖而真實的煙火氣,能關注人間煙火的AI,才是向善的。”
從消費軟環境破局 為內需提供“信任力”
談及內需是這一經濟命題。郭寧&&:“除了增進實打實的購買力,我們其實需要從消費軟環境角度切入思考。”
郭寧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潛力最強的消費市場之一。實物類消費,雖然亮點頻出,但許多品類都很接近達到瓶頸,而服務業消費情況很不一樣,才剛剛開始。2024年,我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持續提升,達到了56.7%;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佔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46.1%。很明確地看到了提振服務消費對拉動中國內需帶來的價值,非常看好新型服務消費的發展空間。
“當然,困境同樣存在,正視它才能打開更大的增長空間。現有服務消費市場評價體系不透明,評分機制單一。”郭寧&&,“比如看起來裝修很高檔的餐廳,到底好不好吃?一家美發沙龍裏,哪個‘Tony’老師技術最好?消費者原本是奔着超高好評率去的,但踩雷多了,消費意願就降低了。 ”
國內的商家為什麼要卷評分?郭寧認為,除了“別人刷了我只能刷更多”的劇場效應,更大的原因在於公眾目前能參考榜單只有那一兩個。“我們的團隊對比了一些線下消費更為發達成熟的市場,如日本餐飲消費市場中的Tabelog、Lavie Taste、Google Maps、klook等被用戶高頻使用的餐廳預訂和評價&&。它們既為市場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也為餐飲消費市場營造了一個相對公平客觀的信息評價傳遞機制,促進行業良幣驅逐劣幣。”
消費信用失真,消費信心就會流失。高德就是希望用一個真實的榜單,幫助消費者降低決策成本,提振消費的意願和信心;與此同時,也為商家減負,把更多經營重心從拼線上“好評”轉向深耕線下“服務”。有“流量”,更要有 “留量”,這樣才能形成商家用心經營,消費者用腳投票的良性循環。
當然,線下服務信用體系建設是所有消費軟環境建設的一步,提振消費信心需要綜合發力,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把線上能力送到線下 用技術提升商業信任
過去25年,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互聯網公司在做一件事情,是將中國製造帶到線上。接下來要做什麼?是把基於洞察、信用等線上能力提供給線下。“這可能會是一個差不多長的歷史周期。對此,我們既要有充足的信心,也要有充分的耐心,當然更要有堅定的決心。”郭寧坦言。
郭寧&&,高德希望通過提升消費信任去提振消費信心,這並不是一時興起,是和20多年來阿里一直在做的事一脈相承:就是發現行業真痛點,用技術方式努力去解題。20多年來,因為中小商家賣貨難,有了淘寶;因為現金支付不便,有了支付寶;因為物流昂貴,有了菜鳥;有黑車、打車難,我們進入網約車。如果仔細去看,這些在起初看起來都不算那麼大的創新,到最後都解決了不小的命題。而思考如何進一步解決“信任”問題,提升商業信用,是貫穿所有這些歷程的。它們加總在一起,構成了阿里巴巴對於什麼是好的商業形態,什麼是新商業文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