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時代正加速到來——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舉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1 08:40:17
來源:科技日報

機器人時代正加速到來——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舉行

字體:

  8月8日至12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共同主辦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據悉,本屆大會設置約5萬平方米的機器人博覽會展區,展區包括創新館、應用館、技術館三大展館,200余家國內外機器人企業的1500余件展品集中亮相,首發新品超100款。

圖為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機器人為觀眾上演拳擊表演。記者 洪星攝

  8月8日,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莊開幕。大會以“讓機器人更智慧,讓具身更智能”為主題,將持續至8月12日。此次大會匯聚全球超200家企業的1500多件展品,其中新品百餘款;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參展數量達50家,為同類展會之最。

  美國自動化促進協會主席傑夫·伯恩斯坦出席主論壇時的發言,道出了此次大會的影響力。“5年後再次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我看到令人矚目的變化。最為直觀的變化之一,便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參會者顯著增多。”他説,從創辦至今,世界機器人大會已成長為一場真正的全球性盛會。

  技術突破引領産業升級

  如今,機器人産業正處於規模化、産業化前夜。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級別。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預計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産業將進一步實現規模化發展,其相關産品將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大會現場的技術展示,印證着産業在加速突破。宇樹科技展&前,兩個戴着不同顏色頭盔和手套的人形機器人G1表演着激烈格鬥。它們閃轉騰挪間拳腳相接,發出清脆的金屬碰撞聲,引來現場觀眾頻頻喝彩。宇樹科技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王興興指着機器人鋁合金腿部的凹坑介紹,機器人在格鬥中需完成十幾到二十個隨機組合的動作,既要切換絲滑,又要應對強衝擊,這與無干擾表演的技術水平截然不同。“這些凹坑正是抗衝擊技術突破的直接證明。”王興興説。

  在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展區內,經過全球首個通用具身智能&&“慧思開物”的調度,不同型號異構機器人實現跨場景協同作業。“這打破了‘一機一崗’的傳統壁壘,標誌着智能已從單體向群體演進。”該中心首席技術官唐劍説,人形機器人“天工”正從“最能跑”向“最好用”全面進化。

  優必選全球首款自主換電人形機器人Walker S2,同樣引發關注。這款機器人身高1.76米,擁有52個自由度的工業級“巧手”,能在3分鐘內自主換電,流暢度驚艷。“此方案可以解決工業級連續作業難題。”優必選科技首席品牌官譚旻介紹,此次企業還展示了突破性人形機器人群體智能技術。

  帕西尼感知科技展示的人形機器人TORA能夠憑藉觸覺區分不同包裹。該企業展&負責人&&,日益強大的多維觸覺感知技術,是大模型技術與機器人産業協同發展的結果。

  場景落地彰顯“智能溫度”

  本屆大會上,“技術革新須扎根應用場景”的觀點得以印證。機器人走出實驗室深入多場景,讓智能有了溫度。

  在星海圖展&,觀眾一句“請收拾床舖”的指令,立刻將R1 Lite機器人帶進工作狀態。星海圖首席科學家、聯合創始人趙行介紹,星海圖G-0模型讓機器人實現從視覺感知到全身23個自由度關節的精準控制,從而能完成鋪床這類高複雜度長流程任務。

  圍繞陪伴、教育、養老等五大場景,京東集團展示了50餘款不同品牌的前沿機器人産品。其首發的JoyInside&&可以顯著增強機器人的互動能力,目前已有數十家頭部品牌接入。

  在醫療領域,長木谷全球首發的新一代ROPA骨科智能手術機器人,憑藉數智“腦、眼、手”的協同運作,將術前規劃時間從數周壓縮至分鐘級。“它實現了手術全流程一體化,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長木谷董事長張逸凌説。

  在家庭、社區等場景中,智慧康養是重要的應用方向。由大艾機器人展出的艾康外骨骼,是國內首款獲“創新醫療器械”認證的康復設備,而首發的“神行”外骨骼還新增了貼合老年人需求的護膝功能。

  在雲跡科技展&,酒店洗衣服務機器人、智能導覽機器人、物流配送員機器人等紛紛亮相。展&工作人員介紹,與真實場景結合是機器人突破機械式響應,實現主動服務、一機多能、多機協作的關鍵所在。

  在技術突破與場景落地雙輪驅動下,機器人正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生活的每個角落,一幅智能、溫暖的未來圖景即將照進現實。(記者 華 凌 孫明源)

【糾錯】 【責任編輯:周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