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讓AI醫生的智慧邊界更加清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5 19:28:52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讓AI醫生的智慧邊界更加清晰

字體: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記者手記:讓AI醫生的智慧邊界更加清晰

  新華社記者李恒、熊琳

  “AI不會取代醫生,但它可以成為醫生的‘左膀右臂’。”24日在京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2025年北京會議“AI+醫療的應用與治理”分論壇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劉澤星的一番話,引起較為廣泛的共鳴。

  通過AI技術,胃鏡、腸鏡等醫學影像的識別效率大幅提升,醫生得以從繁重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身上;AI正在從研發、生産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重塑醫療企業的商業模式,75%的企業已開始試點AI應用,虛擬銷售代表等場景正成為新風口……美敦力信息技術服務全球副總裁孫曉宇,波士頓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郝婧等分享的案例,無不昭示着AI帶給醫療行業的深刻變革。

  然而,技術的進步總是伴隨着挑戰。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生命模擬研究中心主任張恒貴拋出的問題也道出隱憂——

  以心臟支架為例,如果AI不能基於個體化差異給出最優方案,人類的生命健康將面臨考驗;

  有人在神化AI,有人則憂心忡忡。怎樣劃定AI的安全邊界,已成為關乎人類命運的集體答卷……

  “技術的每一步突破,都必須以患者安全為前提。”強聯智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秦嵐以案例回應:一款AI手術機器人從臨床試驗到最終落地,需經過藥監部門、醫院、醫生等多環節的多層嚴格評審。

  博鰲亞洲論壇咨委、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認為,政策制定者與創新者必須共同設計規則,既保護公眾利益,又不扼殺技術活力。

  未知大於已知的時代,也賦予未來更多的可能。在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理事會聯席主席施賀徳看來,AI技術的可及性與普惠性潛力巨大,如果能從區別化定價、多語言適配、大數據共享等方面強化系統設計、打破應用壁壘,將讓AI醫生更好地造福公眾。

  “通過分析慢性病與環境的複雜關聯,AI將為疾病預防提供全新路徑。”

  “從流行病預警到健康管理,AI有望成為守護人類健康的‘哨兵’。”

  “我們還需要大量科普,讓公眾理解AI的邊界。”

  …………

  論壇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聲音,匯聚成一個共同的願景,也呼喚着更多的行動。

  可以確信,當技術向善的共識與創新的腳步同行,AI醫生的智慧邊界將更加清晰,醫療健康的未來必將更加可及、更加溫暖。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