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想要什麼就造什麼。”在消費電子、汽車、裝備製造等行業,這樣的宣言已然見慣不怪。這並非簡單的“寵粉”,其背後是對企業創新能力的考驗,是製造業回歸“以用戶為中心”商業邏輯的大趨勢。
以汽車製造為例。日前在京舉行的2025享界用戶星享之夜活動上,最為打動人心的不是明星的代言,而是來自用戶的真實分享。享界S9車主攝影愛好者陳先生分享了他與“暈車狗”的故事,途靈底盤帶來的平穩行駛質感、“暈車舒緩模式”與鴻蒙ALPS健康座艙的協同作用,讓曾經帶寵物出行的焦慮變成了説走就走的從容,是科技撐起了“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奶爸”李先生分享了暴雨夜駕車途中視線受阻,全向防碰撞系統CAS3.0讓一場潛在意外消弭於無形的故事,享界S9自動完成轉向、緊急避讓、剎停等連貫動作,是科技給足了用戶安全感;享界體驗官沈騰作為演員,工作間隙坐在後排零重力座椅上,打開智能投影巨幕系統2.0,車內就變成了私人影院,給沈騰帶來“享界界不掉”的舒適體驗。
正如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勇所言:“什麼是用戶至上?就是勇於突破各種限制,讓用戶需求成為我們不斷追求的新高度。”事實上,面對百年變局,製造業價值體系的轉移正帶來用戶需求的變化。在汽車行業,燃油車時代,不同汽車品牌、産品之間最大的區分度就是性能。然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這種依靠性能定義産品價值的思維方式受到巨大衝擊,因為依靠電機、電池的動力總成産生的性能區分度不大,而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技術帶來的個性體驗才是汽車産品能夠産生區分之處,於是成為用戶對於汽車産品新的需求。與此同時,以銷售作為終點的傳統商業模式顯然難以挖掘新的服務價值,也難以實現可持續的盈利。當下乃至未來,汽車産品的高效率供應已不再是問題,關鍵是高效率的供應如何對接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對汽車産業來説,包括用戶在內的前所未有的創新主體涌現成為企業發展的機遇。
正是因為“用戶共創”帶來的創新優勢,鴻蒙智行正在成為製造業現象級樣本之一:享界S9坐穩30萬元以上新能源轎車銷量榜首;問界M9在40萬元以上的豪華車市場超過了BBA;尊界S800上市首月大定6500&,這在百萬級超豪華車市場是一個傳奇。
在業界看來,面對行業挑戰,唯有持續創新才是産業健康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創新的根基在於構建堅實、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體系,其意義不僅在於保障技術供應的穩定,更是為消費者持續提供優秀産品體驗的核心支撐。儘管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將創新放在了無比重要的戰略地位,但創新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和快速追新,中國製造業亟待探索的是以通訊密度為中心去組織新的創新主體和傳統工業的支撐要素,創生新的工業競爭力,突破傳統的供應鏈範疇延伸到企業、用戶及合作夥伴等整個生態範圍,用社會化的大規模創新重塑産業形態。(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