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始祖鳥標本提供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關鍵證據-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5 00:30:26
來源:新華網

新發現的始祖鳥標本提供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關鍵證據

字體:

  始祖鳥是已知最古老的鳥類之一,對它的研究有助於解開鳥類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奧秘。記者5月1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中美兩國科學家合作發表了一件始祖鳥新標本——芝加哥標本,揭示了始祖鳥的骨骼、軟組織及羽毛等細節,為恐龍到鳥類演化關鍵期的頭骨演化和飛行適應等提供了關鍵證據。

  始祖鳥芝加哥標本照片及線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供圖)

  相關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胡晗和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專家共同領導的中美團隊完成,研究成果5月14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該雜誌的同行評審專家認為,這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始祖鳥標本(尤其是頭骨部分),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

  這件標本由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於2022年收藏,是目前發現體型最小的始祖鳥標本,只有近鴿子大小。標本極為完整,大部分骨骼保存較為立體,同時保存有罕見的軟組織(如皮膚、趾墊)和羽毛等重要信息,為深入理解其形態信息與生態適應提供了重要證據。

  基於這件標本的保存狀態,胡晗帶領研究團隊成功對其進行了高精度CT掃描和三維重建。重建結果顯示,該標本幾乎完整保存了整個頭骨,尤其罕見地保存了完整的腭區結構。

  始祖鳥芝加哥標本生態復原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供圖)

  “這一結構表明,始祖鳥的頭骨形態介於傷齒龍類和其他白堊紀鳥類之間,代表着從非鳥恐龍缺乏靈活性的頭骨向鳥類更輕便靈活的頭骨過渡的關鍵階段。”胡晗説,此次重建的結果不僅為理解始祖鳥自身特徵提供了重要線索,也為今後開展化石鳥類頭骨的三維功能形態分析奠定了基礎。

  除了骨骼信息外,研究團隊還在標本上發現了多處清晰的軟組織痕跡,尤其是足部保存的趾墊形態與現生地棲鳥類相似,説明其可能具備良好的地面行走能力,顯示始祖鳥的生活方式較以往的認知更為多樣。

  與此同時,芝加哥標本是首件發現三級飛羽的始祖鳥標本。這種附着在肱骨和尺骨上的羽毛位於翅膀和身體之間,可能作用於提高飛行效率。這一結構在非鳥類恐龍中從未出現,顯示這些羽毛可能是為了適應主動飛行而演化出的創新特徵。(記者溫競華)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