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百萬買鑽,只為見氫一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4 23:25:56
來源:新華社

斥資百萬買鑽,只為見氫一面

字體:

  他選鑽石有三個標準:低熒光、低應力、少缺陷。

  12年來,他花了兩百多萬元科研經費,悉心挑選了280多顆鑽石。但沒有一顆戴在身上、沒有一顆送給太太,而是全部獻給了一項固體氫的研究。

  他叫吉誠,是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員。最新一期《自然》裏,刊載了一項由他領銜的重大突破:人類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等待這一刻,吉誠用了12年。如今,陪伴他一次又一次失敗的金剛石編着號、貼着標籤,躺在一個個小盒子裏。它們有的破碎,有的滿是傷痕,或許不再尖銳、不再那麼閃耀,價值也所剩無幾,但它在吉誠心裏仍重千斤——這是時間授予他的勳章。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的實驗室裏,已完成實驗並破碎的金剛石樣品被編上號、貼上標籤,保存起來。受訪者供圖

  “剛發的那篇《自然》,實驗用掉了80多顆碎鑽。上一篇《自然》用掉了200多顆碎鑽。這種樣品,很費錢,我們用起來很珍惜。”吉誠説。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的實驗室裏,已完成實驗並破碎的金剛石樣品被編上號、貼上標籤,保存起來。受訪者供圖

  研究固體氫,豈止費鑽石,還費腦費心費神。氫是宇宙中最古老最豐富的元素,也是元素周期表第一號元素,但它依然有許多人類未解之謎。

  高壓物理學家、中科院外籍院士毛河光説,1935年,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格納等人提出“氫能被金屬化”時,人們還以為那是“天方夜譚”。好在90年來,隨着研究深入,科學家離金屬氫越來越近了。

  如果説金屬氫是“聖杯”,那麼高壓下固體氫結構就好比“聖杯”的杯座。

  看見固體氫的晶體結構,目前用金剛石施壓是唯一辦法。將兩顆超鋒利的金剛石尖對尖放置,擠壓放在中間的氫分子。當加壓到數百GPa,用極亮的X光穿透金剛石照射在高壓氫上,好比給固體氫“拍照片”,得以窺見氫原子如何排列。

  這項研究使用了瑞典MAX IV(最新一代同步輻射光源)的NanoMAX線站提供的納米聚焦X射線,圖為射線聚焦裝置、樣品&、光子計數探測器。受訪者供圖

  聽上去簡單,但給氫加壓不是按一下按鈕,壓力就升上去了。這是一場與頭髮絲較勁、與氫捉迷藏的戰鬥。

  吉誠最怕聽到的聲音,是清脆的一聲“啪”響。這意味着,金剛石又爆炸了。“金剛石鋒利的尖只有頭髮絲直徑的四分之一。有時一加壓,氫氣還沒變成固體,就已經跑掉。還有的氫氣雖沒跑掉,但鑽進了金剛石裏,金剛石又會碎掉。”

  “捕獲固體氫的12年,改變了我的性格、磨煉了我的心性。一個成果就是,我的孩子出生之後不停哭鬧,都沒讓我有太多波瀾。”屢敗屢戰10多年後,吉誠已幾乎能接納一切。

  瑞典MAX IV(最新一代同步輻射光源)NanoMAX線站的數據採集及分析操作&。受訪者供圖

  研究氫,是勇敢者的游戲。這意味着與無盡的失敗為伴。吉誠説,他特別敬佩的法國一個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1996年發表了一篇震驚學界的論文之後,仍堅持衝擊氫晶體結構研究數十年,再難有成果問世。“可正因氫夠難,所以值得。”從選擇研究氫結構的那一刻,吉誠就做好了10年顆粒無收的準備。

  吉誠覺得,人有兩種活法。一種是來到世上,把許多東西摸個遍,還有一種是扎進一個領域,把一個簡單純粹的東西穿透。“我適合後者。因為我不聰明,只有一根筋,但我經得住失敗。”

  氫,改變了吉誠的世界觀。“這個世界是有規律的,又是混沌的。但這並不矛盾,甚至是一體的陰和陽。”

  向太太求婚時,對於“要不要買鑽石”這事,吉誠陷入了沉思。人們買鑽石,是因為不碎的鑽石象徵着愛的永恒。可他的實驗室裏,有太多碎掉的鑽石。於是他反思:到底什麼是永恒?

  終於有一天,他的答案脫口而出:“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氫就存在了。氫可能就是一種永恒。”(記者張漫子)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