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創成果加速落地融入日常生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2 09:07:58
來源:新華網

中國科創成果加速落地融入日常生活

字體: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李春宇、吉寧、陽娜)當冰冷的機器貼近生活並被賦予溫度,總會讓人覺得更加親切。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産業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以實際應用場景展示多項最新研發成果,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創辦於1998年的北京科博會是集中展示中國科創成果的重要&&,今年的展覽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有800余家國內外企業和機構參展,涉及信息科技、智能製造、醫藥健康、綠色雙碳等領域。

  在科博會展區,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自動駕駛模擬體驗區排起了長隊。參觀者在現場工作人員指導下,在虛擬場景的顯示屏前,通過操作模擬駕駛艙設備,“駕駛”復興號動車組緩緩駛出北京北站。

  5月8日,觀眾在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産業博覽會體驗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自動駕駛模擬。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從坐高鐵到“開”高鐵,本屆科博會讓大眾進一步了解已經融入日常生活的科創成果,同時也通過展覽展示勾勒出未來産業的美好圖景。

  同樣在展區受到圍觀的還有一款“數字中醫”循經調理機器人。該産品利用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視覺系統,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全身經絡路徑的規劃提取,由雙臂機器人持多物理場調理頭,採用高速激震、恒溫熱場、磁療技術,精準把控經絡部位、刺激強度、刺激深度及其作用時間。

  “不會破皮也不會感覺很疼,大概30分鐘就可以通過循經調理機器人完成一次沉浸式的理療體驗,感受傳統中醫的現代化發展成果。”中科尚易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徐冉婷介紹,該機器人目前已在北京體育大學為專業運動員提供服務,幫助緩解肌肉疼痛,促進體能恢復。

  5月8日,觀眾在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産業博覽會上了解數字中醫循經調理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近年來,隨着中醫進一步打開國外市場,“數字中醫”也將搭上“出海快車”。徐冉婷&&,公司目前在積極規劃海外市場,努力讓循經調理機器人等更多産品走向世界。

  從事骨科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手術機器人應用的北京長木谷公司則在現場展示了全骨科手術機器人,併發布創新成果“AI+數智骨科全流程解決方案”。

  北京長木谷公司總經理劉星宇介紹,全骨科手術機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讓骨科手術變得更加精準、高效,有效縮短手術時間,以人工智能與手術機器人為核心,推動骨科治療智能化。

  展區內,各類科創成果賦能千行百業。基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學習機、新款翻譯機實現個性化精準服務;工業人形機器人身手敏捷,通過語義程序提高對空間的理解能力,完成搬運工作;垂直爬墻、能檢能修的“蜘蛛機器人”能夠應對複雜場景,勝任高難度任務……

  科創成果落地同樣需要知識産權的保駕護航。本屆科博會首度設立知識産權服務展示專區,努力為創新主體提供更加專業化、市場化的服務,促進首都科技資源優勢向經濟社會發展競爭優勢轉化。

  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市發明專利授權量119635件,同比增長10.90%;北京市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59.81件,居全國第一。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北京排名全球科技集群第三位。

  “科技力量和研發能力是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北京、上海在相關領域開展了積極探索,杭州、無錫等城市在逐步發力趕超。”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未來産業研究中心所長蒲松濤認為,中國正進入從“數字化”邁向“智能化”的新階段,正開啟“深度智能化”的應用實踐。

  蒲松濤&&,“智能”成為重組生産要素、重塑産業形態的基礎條件,中國需要將全球最大製造業體系等優勢發揮好,以“人工智能+”打造行業智能化升級新引擎,讓科創成果更好融入百姓生活。

【糾錯】 【責任編輯:趙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