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新華網聯合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發起,廣州瘦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特別支持的“國民健康體重管理計劃”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來自政産學研各界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在圓桌討論環節,各位嘉賓圍繞 “如何科學助力大眾體重管理” 展開深度研討,從膳食營養、運動干預、科技賦能等維度,為破解肥胖高發難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膳食管理:從“吃得飽”到“吃得對”的科學轉型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鳳忠強調了飲食在體重管理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日常飲食中應關注食物的營養密度和成分,優先選擇富含膳食纖維、水分且低GI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同時,他提醒公眾注意減少過度加工食品的攝入,特別是外加糖和脂肪的食品,這些食品對肥胖具有潛在危害。王鳳忠還分享了國家食物營養發展綱要中的具體目標,如提高優質蛋白攝入量和實現“三減”(減油、減鹽、減糖),為公眾提供了科學的飲食指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原所長、中國食品科技學會副理事長丁鋼強進一步闡述了科學膳食在體重管理中的作用,丁鋼強強調,應通過合理搭配膳食,確保每餐攝入足夠的蔬菜、適量的肉類和主食,以滿足身體對營養素的需求。同時,他提醒公眾警惕市場上的“偽健康食品”,選擇正規生産企業生産的産品,避免盲目跟風。
兩位專家的共識揭示了膳食管理的本質:體重控制不是 “做減法”的苦行,而是建立在營養科學基礎上的 “精準選擇”。國家層面正在推進的《食物營養發展綱要》,通過優化種植結構、推廣低GI食材、提升優質蛋白攝入比例(目標2023年達50%),為全民膳食升級提供了政策支撐。
全生命周期管理:從“短期減重”到“終身健康”的理念升級
體重管理的對象不應局限於超重人群,而需覆蓋全生命周期。中國首批航天員趙傳東分享了航天團隊的健康管理經驗:地面訓練中,營養師會根據航天員的體能消耗定制 “精準膳食”,並通過定期監測調整方案;日常運動注重 “吃動平衡”,如結合心率監測的快步走、變速跑和抗阻訓練,既保證能量消耗,又提升核心肌力。他特別強調,航天食品技術已民用化,凍幹蔬菜、中水分肉製品等技術正惠及大眾餐桌,呼籲公眾借鑒 “科學量化+個性化調整” 的管理思維。
老年保健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健康管理學會常委曹東萍則針對老年人的體重管理提出了獨到見解。她指出,老年人由於基礎代謝率低和多器官病變等因素,體重管理難度較大。因此,老年人在進行體重管理時應注重飲食的營養均衡和運動的適宜性。曹東萍建議老年人多進行揮拍運動和抗阻運動,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同時,她還強調了定期體檢和監測身體成分的重要性,以便及時調整飲食和運動計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減重代謝外科主任廉東波進一步澄清 “減重” 與 “體重管理” 的區別:前者針對肥胖病症,後者是覆蓋胎兒期到老年期的系統工程。他特別糾正兩大誤區:一是“健康的胖子”不存在,肥胖必然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風險;二是體重正常者仍需關注體成分,許多人存在 “隱性肥胖”(肌肉少、內臟脂肪高)。“體重管理門診的意義,在於為全人群提供體成分分析與個性化方案,而非單純手術干預。”廉東波強調,醫療介入的重點是糾正極端行為,引導公眾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實現健康體重。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營養研究院院長曹建民則從運動科學的角度為公眾提供了指導。他強調運動在減重中的重要性,並指出科學合理的運動方式能夠顯著提高能量消耗和體質水平。曹建民建議公眾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強度,並堅持長期鍛煉以達到健康減重的目的。
科技賦能:從“經驗驅動”到“數據智能”的管理革命
在數字時代,科技正重塑體重管理模式。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健康管理水平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廣州瘦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席總裁郭致誠分享了公司在科技賦能健康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他介紹,依託AI大模型與可穿戴設備,體重管理已從“經驗指導”升級為“數據精準干預”。例如,通過智能體脂秤和智能手環可以監測體重、體脂率、肌肉量、水分、心率、血氧、睡眠等10余項指標,結合十億級用戶數據訓練的AI模型,可實時分析個體健康狀態,提供飲食、運動建議。針對公眾關心的“火鍋是否致胖”等個性化問題,大模型通過分析群體數據得出概率性結論,避免“一刀切”式建議。
“科技賦能的核心是讓專業健康管理普惠化。”郭致誠&&,傳統醫療資源難以覆蓋全人群,而智能穿戴設備可24小時監測健康數據,當血氧濃度異常、體重、體脂率超標時及時預警,將健康管理端口前移至預防階段。同時,企業嚴格遵循數據安全法規,用戶身體數據僅授權給專業體脂管理師,隱私信息需用戶主動授權,確保“技術有溫度,安全有保障”。
這場跨領域對話不僅凝聚了 “管住嘴、邁開腿”的共識,更勾勒出體重管理的 “中國路徑”:政策層面,國家將體重管理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通過食物營養升級、慢性病防治等行動築牢基石;技術層面,AI與大數據讓科學管理觸手可及;實踐層面,全生命周期理念呼籲每個人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正如專家們的共同期許:體重管理不是“體重秤上的數字游戲”,而是對生活方式的主動優化,對健康中國的切實踐行。當“不胖不瘦才好看”的理念深入人心,當科學管理成為日常習慣,全民健康的美好圖景必將加速實現。(文/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