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零號灣”,在“浦江第一灣”點燃科創引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3 10:12:5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大零號灣”,在“浦江第一灣”點燃科創引擎

字體:

  從0到1、從1到100策源創新力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完善創新産業鏈

  “大零號灣”,在“浦江第一灣”點燃科創引擎

  萬里長風,江流浩蕩,黃浦江自西向東流至上海閔行區東南部大治河西端,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從南向北流向繁華都市。

  初夏的“浦江第一灣”,鬱鬱蔥蔥,生機勃發。這裡,曾經誕生了“四大金剛”“五朵金花”,是新中國機械工業的搖籃。20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天之驕子,在“閔大荒”豪邁書寫淩雲志報國情。

  如今,這裡正在建設“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點燃從0到1、從1到100的創新引擎,承載起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的重要使命。

  這是5月24日在上海市閔行區拍攝的大零號灣管委會所在辦公樓。新華社記者龔兵攝

  破一堵“高墻”:跨過街,去創業!

  5月25日,“大零號灣一公里孵化器”啟動,涵蓋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能源低碳等新興産業的十數家硬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入孵”。

  這裡,與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一街之隔。“一公里”這個獨特的名字,宣示著貫通創新策源“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壯志雄心。

  “大零號灣一公里孵化器是市區校合作,探索貫通兩個‘一公里’的重要&&。”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説,近年來,一批交大系“教師圈”“校友圈”“朋友圈”科創企業在“大零號灣”加速集聚,上海交大將持續發揮100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的策源作用和高水平基礎教育、研究型醫院的支撐作用,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灣區注入強勁動力。

  高校零距離、創業零起步,這是“大零號灣”孕育成長的靈感和初心。

  2022年8月22日,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方案》,明確了“大零號灣”與浦東張江科學城、楊浦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青浦華為研發中心共同支撐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一戰略目標,承載起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的重要職責。

  該方案意味著,“大零號灣”已成為上海目前唯一一個以“創新策源”為定位的功能區。

  “依灣伴校,‘大零號灣’既有國際一流高校創新溢出,又有完善産業生態承接,具有全球罕見的世界級科創灣區的資源稟賦。”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專項辦公室主任柳寧説。

  “讓高校的老師騎著自行車就能把成果轉化”,願景很美,但要實現夢想,首先需要打破一堵“高墻”。

  “從高校原始創新的墻內,到科技成果轉化的墻外,這堵‘圍墻’並不容易打破。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施國躍説。

  2020年,上海交大率先全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了科技成果類知識産權管理辦法和科技成果轉化配套保障文件。學校還專門設立了“知識産權運營服務中心”,建設了一支以科技成果轉化專員為核心的,高水平、專業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為師生員工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流程、“一門式”服務。

  華東師範大學也探索進行職務科技成果100%全賦權改革,鼓勵老師把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到“大零號灣”,助力前沿科技成果“跨墻”走出校門,服務社會。

  能給生鵪鶉蛋剝殼,給葡萄皮縫合,只需要3厘米的切口就可以完成複雜的單孔腔鏡手術,實現了對患者身體創傷最小化……多項指標趕超國際領先水平的術銳醫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是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徐凱受益於高校成果轉化改革試點,在“大零號灣”創業孵化的獨角獸。“新興領域創新創業需要好的生態,‘大零號灣’人才聚集,高科技企業匯聚,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徐凱説。

  “讓科學家做科學家擅長的事,讓專業團隊提供財務、法律、知識産權等優質生態服務,這個創新模式在‘交大—大零號灣’得到了最佳詮釋。”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樊春海説,這裡有教授、學生,也有企業家,在自由探索的環境中碰撞出靈感火花。

  如今,“大零號灣”已匯聚4000多家“硬科技”企業,其中60%至70%均為高校師生校友創辦的企業。2023年全年,“大零號灣”內共有72個高校成果轉化項目落地,甚磁科技、翌曦科技等60余家成果轉化企業完成融資超50億元。

  鏈産業勢能:上下樓,上下游

  機械臂靈活扭轉,香醇的咖啡伴著綿密的奶泡和漂亮的拉花,放到參觀者面前。

  走進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高矮胖瘦”的機器人,銀色的機身,紅色的“關節”,富有工業設計美感。

  它們兼具柔性內核,可在不同應用場景裏“大顯身手”:在精密製造工廠,為藍牙耳機涂膠“一絲不抖”;在整車製造流水線,為不同零部件精準焊接;在世界矚目的中國天眼FAST,幫助“大鍋”進行“刷洗”……

  “節卡和‘大零號灣’可以説是同步創業。這裡的‘創新濃度+産業生態’,構築了國內獨一無二的科創高地。”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洋説。

  在“大零號灣”,串個門可能就誕生一個金點子和一家新創業公司,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從産業聯盟到中試&&,“智能+”的生態讓上下樓“鄰居”可能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

  首批加入長三角智能機器人産業鏈合作聯盟的上海颯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從“大零號灣”孵化器的兩張辦公桌開始創業。

  目前,其研發的“手眼腳腦”協同的智能移動共融機器人,在多元複雜場景下具備自主決策、自主導航、自主作業的能力,已進入強生、蒙牛、上海電氣、立訊精密等海內外頭部客戶的供應商體系,大規模助力用戶加速自動化升級和柔性製造落地。

  “隨著産業鏈生態的完善,‘大零號灣’為更多創業創新孵化土壤。”李明洋説,“節卡的機械臂被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極客、人形機器人創業公司,作為標準化應用包嵌入産品,降低創業門檻和風險,成為幫助他們翱翔冒險的有力‘臂膀’。”

  “大零號灣”的機器人密度,是上海乃至中國智能製造和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也成為中國新質生産力的亮眼名片。

  2023年3月,上海授牌“大零號灣”、臨港、張江為首批3個未來産業先導區。如今,“大零號灣”正聚焦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三大方向,全力打造適應未來産業蓬勃發展的“熱帶雨林”産業生態集群。

  低空經濟“造機新勢力”在這裡高速起飛。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頭部企業上海沃蘭特航空技術有限責任公司,2021年6月出生於“大零號灣”。公司首款産品VE25航空器採用複合翼架構,起飛重量2.5噸,可搭載1名駕駛員和5名乘客,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載重能力最強、空間最大、研製等級最高的載人eVTOL。

  “eVTOL被視為解鎖低空經濟最大增量中的關鍵變量。”沃蘭特航空高級副總裁黃小飛説,公司已簽訂戰略合作及意向訂單700余架,覆蓋低空觀光、培訓、短途運輸等六大類應用場景。

  “追星逐月、探空射箭”的新一代生力軍也不斷涌現。

  碳索一號衛星、風雲三號G星氣象衛星、C919大飛機搭載的CJ-1000A大涵道比發動機、液氧甲烷火箭和發動機等“星、船、艦、大飛機”重要部件,都在“大零號灣”孕育孵化……

  今年2月,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個民營全自主可控的超高速星地雙向激光通信終端,在廣東南海陽江海域搭載捷龍三號火箭順利升空,開啟了激光通信業務應用快、低成本、商業化的新時代。

  “我們專注于衛星互聯網以及‘空天地海’一體化未來激光通信領域,讓仰望星空不再昂貴。”公司創始人譚俊説,“公司成立2年多來的‘跳躍式’迅猛發展,離不開‘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的有力托舉,更離不開閔行‘航天城’深厚的科研積澱和産業生態集群。”

  “總部位於閔行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八院,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的航天總體牽引單位,為商業航天提供了全産業鏈賦能,不僅可以共享大型實驗室等基礎科研設施,節約行業整體投資,還構建了‘星、箭、網’緊密嵌合、深度協同的産業鏈生態,顯著提升了商業航天發展效率,提高技術迭代速度。”上海藍箭鴻擎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耀中説。

  目前,在“大零號灣”區域,估值億元以上企業137家,估值超10億元企業43家,上市企業10家,高新技術企業660家。寧德時代、歌爾股份、泰爾重工等超30多家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在“大零號灣”設立創新中心和研發&&,人工智能、機器人、合成生物、低空經濟等領域一大批代表新質生産力前沿方向的科創企業正在“大零號灣”加速成長和壯大。

 策創新之源:零到一,一到百

  5月25日,包括諾貝爾獎得主、中國兩院院士等在內的500余位中外科學家和産學研用領域專家學者共聚“大零號灣”,共謀綠色生態創新發展。

  在當日的“2024綠色生態創新大會”上,專注生物轉化醫學的諾獎級項目“點擊化學”、致力於構建基於天然産物的新中藥及藥食物質生態系統的轉化&&TP3項目簽約落地“大零號灣”,成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綠色催化專家智庫科創基地“泊灣”的首批成果。

  從0到1,從1到100,跨越原始創新和産業繁榮的鴻溝,策源創新力,引燃“核爆點”,正是“大零號灣”的使命與光榮。

  “大零號灣”匯聚了頂尖智腦,孕育著顛覆式創新。一批著眼未來的功能性&&和重大專項扎根“大零號灣”,布局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核糖核酸重點實驗室、長三角國創中心“大零號灣”創新綜合體,上海交大黃震院士“可再生燃料”項目、華師大錢旭紅院士“超限製造”項目……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讓閔行成為上海全市唯一的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這裡也瞄準未來賽道,磁吸創新勢能。承擔“大零號灣”運營管理職能的上海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巍介紹,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要強化“全過程創新”、促進“全鏈條加速”、激發“全社會活力”,必須聯合各創新主體,鏈結全要素勢能。目前,“大零號灣”與交大合作共建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與交大、臨港和商湯共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與交大、寧德時代合作共建未來能源研究院……未來産業創新戰艦蔚然成陣。

  當前,“大零號灣”正創新體制機制,孵化參天大樹。“用大企業牽引小企業,用小火種點燃大光源。”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投資總監劉宇鋒説,作為100%聚焦科技創新和研發總部等“大腦經濟”的國家高新區,紫竹已經形成了高度市場化、大中小融通、貫穿創新全生命周期的獨特創新産業生態,在全國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中升至第九位。

  除了吸引微軟、英特爾、中國商飛、中廣核集團等代表的國內外知名高科技企業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入駐,以紫竹孵化器、紫竹創業中心、紫竹小苗基金、紫竹科投基金為核心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已經生機勃勃、枝繁葉茂,創造性的“孵化+投資”模式提升了孵化能級,釋放了科創活力。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閔行區和“大零號灣”正在以金融創新撬動科技創新。發揮國有資本在産業發展中的引領、撬動和整合作用,構建“投、貸、扶”聯動的金融服務體系,閔行區設立首支“硬科技”創投基金——大零號灣創新策源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總規模1億元;成立“大零號灣”基金聯盟,目前已集聚65個基金管理團隊,資金規模已超200億元,目標達到300億元規模。

  “我們計劃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形成百家科創龍頭企業、産值破兩千億、市值達萬億元的企業集群。”任巍説。

  “構建人才和科創的‘強磁場’,激活新質生産力‘主引擎’,‘大零號灣’將成為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創新創業灣區!”上海市副市長、閔行區委書記陳宇劍&&,閔行區堅持以落實國家戰略為牽引,深化“校區、園區、城區”三區聯動發展,著力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積極支持高校推進“基礎研究特區”計劃,聚焦前沿領域加強協同攻關,努力取得更多顛覆性、原創性科研成果。閔行還積極搶抓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機遇,深化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帶動性産業研究布局,推動傳統産業綠色化改造升級,加快未來産業集聚發展。

  點燃科創“核爆點”,賦能新質生産力,朝著世界級科創灣區的夢想出發,“大零號灣”意氣昂揚,未來可期。(記者王永前 姚玉潔 黃安琪)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