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AI“人人可得”仍需邁過多道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30 08:21:03
來源:科技日報

實現AI“人人可得”仍需邁過多道坎

字體:

  對標Sora的國內首個全自研文生視頻大模型Vidu亮相,通用人工智慧大任務倣真平臺“通界”係統發布,內嵌人工智慧大模型的人形機器人熱情迎賓……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首設“人工智慧主題日”,一大批原創前沿成果集中發布,中外專家圍繞人工智慧發展等話題暢所欲言。

  4月27日,在未來人工智慧先鋒論壇上,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亞太區總裁張祺直言:“現在就好像AI的大航海時代,每個人都應該順應這個時代,用AI增強自身發展。”

  “人工智慧技術剛剛進入應用期,在各國的應用場景差別巨大。”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認為,“隨著技術進步,未來,我們甚至可能感受不到人工智慧的存在。它將被嵌入各類工作平臺,人們可以直接使用自然語言與其交流。”

  人工智慧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實現通用人工智慧。推動人工智慧走向通用化,關鍵在于“為機器立心”。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朱松純説,過去,人類一看就會、毫不費力能做的事情,被誤認為與智能無關。但事實上,與數據、理論相比,人類針對這些問題進化出的強大心智和價值體係才是最重要的,它們是自主智能的源頭活水。

  如何推動人工智慧向縱深發展,讓人工智慧實現“人人可得”?專家認為,智力資源、算力資源、經濟資源缺一不可。

  “大模型的出現只是AI新世界的一個小火花。AI只有融入千行百業的應用場景,才是AI行業百花齊放之時。”螞蟻集團首席技術官何徵宇表示,大模型從技術爆發到産業落地,再到改變人們生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從智能涌現到應用涌現,要讓人工智慧“飛入尋常百姓家”,還需解決“可靠性、經濟性、易用性”三大問題。

  “訓練大模型的困難之一在于數據處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鄂維南在論壇上表示,當前,大家普遍對高品質數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現在,很多企業和高校都將主要力量放在對大模型的研究上。實際上,相比大模型,建立高效的數據處理係統才是更緊迫的任務。”

  算力是人工智慧發展道路上的另一關鍵因素。隨著數據、模型日趨龐大,算力成本也日趨高昂,“用電過猛”帶來的能耗問題頻頻引發擔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戴瓊海表示,面向人工智慧的需求,新型計算架構“光電計算”將為算力優化與創新提供一條全新路徑,有望實現顛覆式突破。高通光率將對計算速度、能量效率和數據通量帶來變革,能夠實現速度千倍提升,能效百萬倍提升。

  打造“人人可得”的AI,在何徵宇看來有三個關鍵:在技術層面實現“AI監督AI”,確保安全可靠;把大模型做“小”,從而更節能高效;實現智能化的“傻瓜式”操作,讓普通人好懂好用。他認為,人類的未來不是被人工智慧所取代,而是讓生活變得更好。(記者 何 亮)

【糾錯】 【責任編輯:朱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