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11月3日電(記者劉藝淳、趙泳、潘昱龍)從去年盛夏臨危受命執掌帥印,到今冬提前兩輪率遼寧鐵人隊“衝超”成功,李金羽用一年多的時間兌現了承諾。這位曾以“彎弓射大雕”慶祝動作點燃全場的足球小子,如今褪去鋒芒,低調坦言:“我不想成為焦點。”
10月26日,遼寧鐵人隊在瀋陽的鐵西體育場以1:0戰勝南通支雲隊,提前兩輪獲得2025賽季中甲聯賽冠軍並“衝超”成功。

10月26日,遼寧鐵人隊在賽後慶祝。當日,在遼寧瀋陽舉行的2025賽季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第28輪比賽中,遼寧鐵人隊1比0戰勝南通支雲隊,提前鎖定中甲聯賽冠軍,並實現衝超目標。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李金羽回顧道,“(終場)哨聲一響,喜悅的感覺肯定是有的,但內心很平靜。”
2024年7月,李金羽在賽季後半程開始執教遼寧鐵人,憑藉一波連勝率隊以中甲第四名收官。進入2025賽季,遼寧鐵人進一步加大投入,引進多名外援、內援,組建起中甲賽場上極具競爭力的陣容。最終,李金羽兌現了賽季初的承諾,讓“遼字號”球隊時隔八年重返中超。
眼尖的球迷發現,一年間,他長出了一些白髮。
“白髮是熬出來的。”李金羽説,“越到快成功的時候,比賽情況越複雜。我們一度一負兩平三輪不勝,那段時間內心很煎熬。總説‘行&&者半九十’,快到終點了,真怕掉隊。”

5月4日,遼寧鐵人隊主教練李金羽(中)在比賽前。當日,在瀋陽舉行的2025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第七輪比賽中,遼寧鐵人隊主場2比1戰勝陜西聯合隊。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作為瀋陽人,還是昔日的遼足隊員,李金羽認為,自己有義務為遼沈足球添磚加瓦。而完成“衝超”目標,潛在價值在於恢復遼沈地區足球生態,讓想走職業的當地孩子看到“出口”,看到未來。
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領我去看球,我也慢慢喜歡上訓練,並將進入遼寧隊作為夢想和目標。”李金羽説,如果當地沒有頂級球隊,“球員可能到一個分岔口,就去唸書了”。
和足球生態一同恢復的是球迷生態。“衝超”之夜的看&,紅色圍巾如浪潮般揮舞,廣場舞阿姨們高舉“鐵人必勝”的標語,情侶在勝利時刻相擁求婚——這些畫面讓李金羽記憶深刻。“遼足承載着老一輩球迷的回憶。雖然我們這支隊伍與老遼足不一樣,但也贏得了家鄉父老的掌聲。”

10月26日,遼寧鐵人隊球迷在看&加油助威。當日,在遼寧瀋陽舉行的2025賽季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第28輪比賽中,遼寧鐵人隊1比0戰勝南通支雲隊,提前鎖定中甲聯賽冠軍,並實現衝超目標。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每天看著看&上的球迷越來越多,這種成就感遠勝過任何一場勝利。只要大家願意來看球,哪怕罵我,我也高興。”李金羽説。
作為教練,李金羽完成了階段性目標,但時至今日,仍有不少球迷對李金羽的球員生涯津津樂道。
人們因何記住李金羽?有人説是20年前的一場國際賽事,李金羽俯衝以頭球攻破日本隊大門;有人説是“彎弓射大雕”的經典慶祝動作;有人會提起中超“射手王”、單賽季進球紀錄、中國職業聯賽首位百球射手……

2007年11月17日,山東魯能隊球員李金羽在頒獎典禮上。當日,中國足球協會在上海舉行中超聯賽頒獎典禮,李金羽榮獲2007年中國足球超級聯賽“最佳射手”稱號。 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當這些輝煌被一一提起,李金羽只是靠在椅背上,像在講述別人的故事:“飯桌上要是有人聊我當年踢球多牛,下次我肯定不跟他一起吃飯。”
“我不想成為焦點,把我看得越渺小,我越開心。”
相比自己的姓名,李金羽更在意的是如何帶領遼寧鐵人隊踢出“精精神神”的比賽,讓自己執教的球隊成為家鄉的驕傲。
輾轉湖北、雲南等地,李金羽認為,回家帶隊是最難的。“在外面沒幹好,大不了拎包回家。在家鄉幹不好,感覺自己沒地方去了。”他説,執教家鄉球隊的幸福之處,就是在從小熟悉的地方工作和生活,看到家鄉慢慢變好。

10月26日,遼寧鐵人隊主教練李金羽(上)在賽後被隊員拋向空中慶祝。當日,在遼寧瀋陽舉行的2025賽季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第28輪比賽中,遼寧鐵人隊1比0戰勝南通支雲隊,提前鎖定中甲聯賽冠軍,並實現衝超目標。新華社記者 吳青昊 攝
“我經常對隊員説,瀋陽‘一河兩岸’的夜景非常美。”這種情感也傳遞給球隊的外援,“我會先給外援發瀋陽航拍視頻,讓他們直觀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
如今的李金羽,還是一位常送孩子去踢球的父親。談起青訓,他直言不諱:“我們小時候有區體校、市體校、省體校的完整體系,現在模式太多,反而不知該走哪條路。”結合自己的體驗,他期待各地正在籌建的青訓中心落地,並建議選址能離市中心近一些,“選址一定要考慮便利性,否則長期堅持太困難,可能就不是‘練孩子’,是在‘練爹練媽’”。
談及中國足球的現狀,李金羽認為,“前一段已經掉冰窟窿裏了,目前國足處於恢復期”。而夯實青訓與提升聯賽質量,是中國足球邁向“發展期”的關鍵。
李金羽曾親歷“金元足球”的潮起潮落。在他看來,問題核心不在於“花錢”,而在於“沒有定位”。“健康的聯賽需要(球隊的)不同定位,有的衝冠,有的保級,有的靠青訓造血,多元共生。”他欣慰地看到,如今中超正回歸理性,各隊逐漸找準定位,轉播與硬體也在升級。
儘管寒冬尚未結束,但李金羽相信,中國足球正在復蘇的路上穩步前行。他和無數足球人一樣,選擇默默耕耘,靜待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