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同心圓” 這所新疆小學從足球做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1 15:51:10
來源:新華網

繪就“同心圓” 這所新疆小學從足球做起

字體: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21日電 題:繪就“同心圓” 這所新疆小學從足球做起

  新華社記者

  最近,做了近10年小學足球教練的熱哈買提江·菊馬義有了新身份,擔任“121同心”足球隊的教練。

  121,指的是他任職的新疆烏魯木齊市第121小學;同心,寓意各族球員一體同心。

  這支球隊都是121小學的畢業生,由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和柯爾克孜族球員組成。熱哈買提江·菊馬義説:“因為感恩母校,想念這個大家庭,孩子們自發組隊參加11月舉行的‘喀什杯’足球賽。”

  4月16日,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第五屆中小學足球聯賽中,烏魯木齊市第121小學足球隊贏得比賽後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隊名中的‘同心’是全隊集體討論決定的。”121小學校長李磊説,“既代表場上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也寓意生活中彼此同心、親如一家。”

  為少年們種下足球夢想的,正是成立於2011年的121小學。建校之初,李磊就將體育視作工作重點,提出“讓健康成為學校底色”。李磊説:“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體育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眾多體育項目中,121小學選擇了足球。學校成立第二年,“小駿馬”校園足球隊就初具雛形。李磊説,選擇足球有兩點原因,一是長期以來,新疆各族群眾廣泛參與足球運動,氛圍濃厚,“大人小孩踢、大街小巷踢、一年四季踢,不少孩子打記事起就已愛上足球。”

  二是作為集體項目,足球能培養青少年的榮譽感和團隊精神。“相比其他項目,足球能容納和帶動更多參與者。”李磊説,“20多個孩子踢球,全校1000多名學生看球,無論場上場下都能受到鼓舞。”

  4月16日,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第五屆中小學足球聯賽中,烏魯木齊市第121小學足球隊隊員(紅衣)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為提升球隊競爭力,121小學在上級主管部門支持下,面向全疆招收足球特長生。起初,尚無亮眼成績的121小學知名度不高,李磊和熱哈買提江·菊馬義要到喀什、伊犁、阿勒泰等地,通過當地學校或培訓機構介紹121小學,讓更多愛踢球的孩子了解“小駿馬”。

  “評價小球員要看場上場下的綜合表現,不管來自什麼地區、什麼民族,我們都一視同仁。”李磊説。得益於上級部門的支持,學校為家住外地的小球員們免費提供食宿,還有生活老師照顧日常起居,任課老師輪班輔導功課。

  “小駿馬”足球隊力量日漸充實、實力也日益提升。2015—2016年烏魯木齊市校園足球聯賽,首次參賽的“小駿馬”取得全勝戰績;2016年,獲得北京全國綠茵好少年邀請賽小學組冠軍;2017年,獲得“百隊杯”城際邀請賽U12組冠軍……

  4月16日,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第五屆中小學足球聯賽中,烏魯木齊市第121小學足球隊贏得比賽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球隊成績出色,孩子們生活、學習有保障,這讓121小學收穫了更多信任。“現在每年都有不少教練、家長主動給我們推薦好苗子。”熱哈買提江·菊馬義説。

  2017年,121小學被評為全國中小學足球特色學校,此後還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兩級足球特色學校。更令李磊感到欣慰的是,競賽之外,足球已漸漸成為學校民族團結工作的抓手。

  李磊兒時生活的烏魯木齊二道橋和山西巷一帶,自清末民初起,就是新疆重要的商貿圈。各族居民長期交往交流交融,在這裡形成具有濃郁風情的多民族聚居區。“各族街坊鄰居都愛踢足球,吆喝一聲就能聚起來一堆人。”

  “學在一起不如住在一起,住在一起不如玩在一起。”李磊説,以足球實現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玩是最能讓孩子們打開內心、相互接納的方式,而足球正是玩在一起的絕佳&&。”

  10月17日,在烏魯木齊市第121小學,足球隊學生在進行日常訓練。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如今,“小駿馬”足球隊已有4支不同年齡段的梯隊,隊員包含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7個民族。熱哈買提江·菊馬義説:“訓練、比賽的時候,孩子們是團結協作的隊友,走下球場也是嬉笑打鬧、感情深厚的兄弟。”

  校外參賽之餘,學校還設立了班級聯賽,校隊球員們自然成了各班的場上核心。13歲的穆斯塔法·買買提在班裏司職後衛,不僅球技出色,還能鼓舞隊友,儼然成為班級“小明星”。“同學們都誇獎我、幫助我,我很自豪,以後會更努力幫班集體爭榮譽。”

  “校隊的小球員作為集體的閃光點和代言人融入班級中。這些孩子以學校和班級為榮,同學們也以他們為榮。”李磊説,“從愛班級、愛學校出發,這些孩子長大後才能更愛家鄉、愛祖國。”

  10月17日,在烏魯木齊市第121小學,足球隊學生在進行日常訓練。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不論訓練還是比賽,孩子們都要整齊列隊、面向國旗高唱國歌。結束後,孩子們還會圍在一起齊喊“加油”後才解散。在李磊看來,這些足球運動中的儀式感,對小朋友的成長很有幫助。

  “這些儀式看似細微,但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和球星們是一樣的,能提升積極性。”李磊説,“另一方面,孩子們愛國、愛集體的意識也會不斷累積。”

  每當國歌奏響,13歲的安尼賽爾·阿合麥提江總會想到自己的偶像武磊。“他是我最喜歡的國腳,雖然國足有時踢得不好,但也是我們國家的球隊,我希望快快長大,進入國家隊為國爭光。”

  多年來,客觀存在的學業壓力和成績考核,成為中小學校推廣“體教融合”的一大阻礙。在李磊看來,如果不能正視這一問題,影響的不只是球隊的成績,還可能影響“同心圓”的繪就。

  學校實行混合編班,將足球隊學生分在不同班級。為了得到班主任的更多支持,在全市、全區和校內考試中,學校會對足球隊學生的“語數外”科目設置單獨算法。球隊孩子們成績若有提升,會對班級平均分有很大幫助。

  在烏魯木齊市第121小學,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繪畫(10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此外,校內足球聯賽中,對成績突出的班級也有相應的考核加分。如此一來,班主任不再“挂倒檔”,反而競相爭搶這些會踢球的“香餑餑”。“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綜合效果。”李磊説。

  這份由足球而生的情感和認同,也感染到了成年人。

  “娃娃有娃娃的民族團結,大人也有大人的民族團結。”李磊説,球隊四處比賽,家長們也會隨隊,共同為“小駿馬”鼓勁加油;賽場外,各民族家長也自然而然成為好朋友,互相照顧孩子、相約聚餐旅行。足球隊成為一個多民族大家庭。

  “人與人的情感是相互的。”李磊説。正如“小駿馬”足球隊的實踐,學校、老師、家長和孩子們協同配合,收穫滿滿的認同感、歸屬感與自豪感。

  在烏魯木齊市第121小學,足球隊學生在進行日常訓練(10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記者採訪時正值課間。綠茵場上,學生們圍着足球肆意奔跑,歡笑聲不斷。一個圓圓的足球,讓各族孩子緊緊聯結在一起,他們的未來,遠比一片足球場更加廣闊。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