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松花江畔,音樂公園音樂長廊早已人潮涌動,熱鬧非凡。隨着發令槍響,數萬名跑者衝出起點,沿着哈爾濱馬拉松賽道奔向太陽島太陽石廣場與市政府廣場。一路上,江水映照着晨光,綠樹、草地與遠處的城市輪廓,交織成天然的畫廊,城市的百年建築與現代天際線相映成趣,這條串聯起江水、綠地與城市建築的賽道,儼然成了一條流動的“生態長廊”。
圖為2025哈爾濱馬拉松賽道起點哈爾濱音樂公園。組委會供圖
這樣的“生態畫卷”在如今的馬拉松賽道已隨處可見。哈爾濱馬拉松賽道途經松花江、太陽島等城市景觀;廈門馬拉松的“最美賽道”沿廈門南部海岸線延伸;揚州鑒真半程馬拉松從大運河畔跑到平山堂下,從古城跑進新城,使跑者感受“唐宋元明清,從古跑到今”的意境;蘭州馬拉松賽道串聯起黃河母親雕塑、中山鐵橋、黃河樓、奧體中心等蘭州城市建設地標……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馬拉松不斷把自然山水、公園綠道融入賽道設計,人與自然在奔跑中相融。城市利用自然資源和生態廊道,為跑者打造出一條條生態賽道,跑者在一場場奔跑中感受綠意中國。
山水入畫:生態賽道的實踐樣本
來自江蘇無錫的跑友連發好幾個朋友圈誇讚哈爾濱,“松花江的壯闊、太陽島的秀美,隨手一拍都是畫。”當全國多地被炎炎夏日籠罩之時,哈爾濱化身“清涼魔法師”,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反差魅力。2025哈爾濱馬拉松賽道依託“冰城夏都”的自然特色,將賽道與城市景觀有機結合,充分實現“景中有賽,賽中有景”的沉浸式體驗。
8月31日,2025哈爾濱馬拉松鳴槍起跑,圖為參賽選手在比賽中。組委會供圖
如果説哈爾濱馬拉松讓跑者領略了松花江的碧波,那麼廈門馬拉松則將海岸美景與人文風情融合。2025廈門馬拉松“最美賽道”途經鷺江道、湖濱南路、環島路,幾乎囊括廈門島整個南部海岸線。賽道沿着環島路蜿蜒伸展,一側是碧波蕩漾的大海,另一側是鬱鬱蔥蔥的青山。跑者們穿梭在海風與綠樹之間,感受着這座海濱城市的浪漫與活力。
1月5日,選手從起點出發。當日,2025廈門馬拉松賽在廈門鳴槍開跑。本次比賽吸引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5000名選手參賽。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煙花三月,柳影拂動運河水,揚州再次迎來“奔跑的時節”。3月30日,2025揚州鑒真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3萬名跑者沿着京杭大運河畔從充滿創新活力的廣陵新城出發,途經東關古渡碼頭,在沐浴文昌閣的晨光、吹過漢陵苑的漢闕遺風後,選手們最終奔向明月湖畔的現代建築群。不少“揚馬”選手錶示“自己是為揚州的文化與美景而來”。
3月30日,參賽選手跑過揚州地標文昌閣(無人機照片)。當日,2025揚州鑒真半程馬拉松暨大運河馬拉松系列賽(揚州站)在江蘇省揚州市鳴槍開跑。新華社發(齊立廣攝)
騎行在雪山腳下,奔跑在瀘沽湖畔,休憩於古城院落,麗江以其“一江兩山三鎮五湖”的資源優勢,打造獨特的賽事IP。2024麗江瀘沽湖女子半程馬拉松賽道將獨具摩梭風情的建築與瀘沽湖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讓跑者在競技之餘,也能體驗瀘沽湖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魅力。正如定居麗江五年的馬拉松運動員焦安靜所説:“我很喜歡這座城市,麗江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非常適合運動員訓練和居住。”
生態賽道的多樣性,在蘭州得到了另一種詮釋。蘭州以黃河為脈,為馬拉松賽道注入新的推動力。2025年蘭州馬拉松延續“&&黃河風情線”經典路線,在競技之餘充分感受“絲路重鎮”的千年文脈,體驗蘭州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
5月25日,2025蘭州馬拉松鳴槍起跑。組委會供圖
如今,不少馬拉松賽事致力於打造“人在景中走,如在畫中游”的沉浸式參賽體驗。這些賽事成為串聯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服務百姓休閒游憩健身,促進城鄉綠色協調發展的生動實踐。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跑得進公園”化為賽道設計理念,賽事成為城市利用自然資源和生態廊道,展示綠色發展成果的舞&。
賽事熱潮:生態建設的共贏之路
生態賽道的走紅,並非偶然,馬拉松運動的熱度持續攀升,已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3年到2024年,賽事數量由699場增至749場,參與人次從605.19萬增至704.86萬。2025年上半年,全國共舉辦各類馬拉松賽事超300場,參賽規模更是超320萬人次。這些數字直觀地反映出馬拉松運動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這項充滿活力與挑戰的運動中來。
生態馬拉松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舉辦區域性體育賽事活動,推動道路、水域等公共資源進一步向體育賽事活動開放。”猶如一場及時雨,為生態馬拉松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政策的鼓勵下,各地紛紛響應,充分挖掘當地的自然資源優勢,將公園、河流、山林等自然景觀融入馬拉松賽道設計。這不僅為跑者帶來了全新的跑步體驗,也推動了體育與旅游、文化、生態等産業的融合,促進了辦賽地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隨着‘池馬’的舉辦,我們的城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道路更加寬敞通暢,公園也越來越多,出門就是風景。”池州市民姚先生自豪地説。2024池州馬拉松賽道的建設不僅為比賽提供了優質的場地,更推動了池州市的城市發展。
2024年11月24日,2024池州馬拉松在池州市蓮花&廣場舉行,圖為參賽選手在花海賽道中奔跑。組委會供圖
馬拉松賽事是城市生態建設的“催化劑”,有效推動了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完善。在廈門馬拉松的帶動下,廈門2016年啟動健康步道項目策劃和建設,環東彩虹跑道、筼筜湖健身步道、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線等相繼建成,市民參與體育活動更便捷。截至2024年底,廈門全市共有各類健身步道679個,總長度達1330.86公里。
正如跑者翁鷺江所言,“現在,廈門的口袋公園和健身跑道隨處可見,整個城市充滿運動氛圍,希望更多跑者用腳步打開這座美麗的城市。”
雙向賦能:城市發展的“助推力”
越來越多城市將賽事組織與城市生態文明實踐、産業建設、社會效益緊密結合,讓馬拉松真正成為城市的閃亮名片。
廈門市體育局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張調在訪談中&&,馬拉松運動不僅僅是一項體育活動,一種社交和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種傳播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馬拉松賽事將自然景觀與人文串聯起來,讓跑者在奔跑中感受生態建設的實踐成果。
賽道依託城市自然生態資源,提升了賽事吸引力的同時助力城市發展。以2025多彩貴州馬拉松超級聯賽·貴陽馬拉松(以下簡稱“貴馬”)為例,在賽道設計上,“貴馬”總體沿用去年的經典賽道,沿途經觀山湖公園、閱山湖公園、泉湖公園等綠色明珠,感受貴陽綠脈融城的生態之美。“貴馬”憑藉賽道獨有的風景,吸引了26個國家和地區的35000名跑者齊聚林城,感受“爽爽貴陽”的獨特魅力。據統計,今年“貴馬”報名人數達101232人,創歷史新高,報名人數較2023年增長了近一倍。來自廣東的跑者郭先生感嘆:“這裡的坡道雖然虐腿,但沿途的風景和觀眾的熱情讓我越跑越上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此背景下,各地馬拉松持續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成為探索綠色發展的重要實踐。
跑遍遼寧·2025遼陽弓長嶺半程馬拉松賽事充分展示弓長嶺融入遼陽打造“五個城市”、加快建設“宜居宜業新遼陽”釋放的振興活力;咸寧以馬拉松為紐帶,將馬拉松運動與咸寧城市生態建設深度融合;2025查幹湖馬拉松依託查幹湖的自然風光,跑者在運動中飽覽自然生態風光、切身體驗查幹湖的綠水青山。馬拉松賽事正在成為各地展示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載體與窗口。
4月13日,2025咸寧馬拉松在咸寧大道人民廣場鳴槍開跑,圖為參賽選手在比賽中。組委會供圖
“為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這樣的場景正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上演,這也是很多人的真實感受。“音樂公園、陽明灘大橋、松花江、大劇院、太陽島……哈爾濱的賽道景色比我們想象中還要美,下次希望還能中簽來參賽!”在哈爾濱馬拉松後,來自廣州的參賽選手讚嘆道。跑者殷曉雨也&&,對於她來講,除了跑出成績外,更期待能藉&賽事走進不同城市,看看當地的風景,品嘗特色的美食,在奔跑中感受每座城市的煙火氣。
以綠色為筆,以山水為卷,中國馬拉松正將“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跑得進公園”的美好願景,成為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