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月14日拍攝的首鋼園區。本組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秋日北京,天高雲淡。清晨的陽光灑向街巷,也透過首鋼園服貿會展廳的玻璃門窗,在冰雪運動紀念品展櫃上折射出七彩光暈。
“寶寶看,這是冰墩墩的妹妹哦!”一位年輕的媽媽握着3歲女兒的小手,輕輕撫摸毛絨玩具。身旁的母親笑着補充:“我們一家三代都愛運動,現在連小傢伙聽到羽毛球拍的聲音都會手舞足蹈。”展&後方,孩子們踩着特製雪板,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模仿着滑雪動作,笨拙又歡快的模樣引來陣陣笑聲。
9月14日,參觀者在體育服務專題展區體驗NBA VR投籃。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這只是體育運動融入百姓生活的一個微小切面。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在為中國體育事業和産業注入新動能。在這裡,群眾健身是沃土,體育賽事是高原,競技之巔是峰巒,三者共同勾勒出體育強國的立體圖景,滋養着億萬人民的健康生活。
在服貿會體育服務專題展京西石景山展區的“冰雪互動區”,來自巴基斯坦的馬沙摘下VR眼鏡,興奮地對同伴説:“簡直不可思議!我明明站在地上,卻仿佛從雪山飛馳而下。”他的臉頰因興奮而泛紅,“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真正的雪場滑雪。”這種跨越虛擬與現實的體驗,正是科技賦能體育的生動寫照。
9月14日,參觀者在體育服務專題展區體驗一款科技乒乓球智能系統。
不遠處,WTT(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展區的VR乒乓球體驗裝置前排起了長隊。26歲的曹鈺豪剛結束體驗,邊擦汗邊説:“手柄擊球反饋很真實,就是缺了點球拍握持的熟悉感。”他笑着比劃,“要是手柄能設計成真實球拍形狀,我還能拉出更漂亮的弧圈球!”這些創新體驗讓體育突破了時空限制,使更多人能夠隨時隨地享受運動的樂趣。
在TEAM CHINA展位,25歲的張子欣忙得額頭沁出細汗。“這款服貿會聯名徽章今天已經補貨三次了,”她指着空了一半的展櫃説,“很多家長帶着孩子來收集,説要見證中國體育的每個精彩時刻。”作為體育産業從業者,她親身感受到體育消費的熱度,“現在大家不僅要觀看賽事,更要參與體驗、購買周邊産品,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
這些火熱場景背後,是北京作為“雙奧之城”的堅實底蘊。近5萬塊體育場地如珍珠般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7000多萬平方米的體育場地面積構建起城市的運動脈絡。從WTT大滿貫到北京馬拉松,從短道速滑世錦賽到跳水世界盃,國際賽事與自主品牌交相輝映,正在將這座城市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國際賽事名城。
黃昏時分,西城區的一個街心公園傳來清脆的擊球聲。43歲的耿嘉良正與退休教師老張切磋乒乓球技。“室外打球有種特別的自在。”耿嘉良揮拍打出一記漂亮的直線球,“在辦公室坐了一天,到這裡出出汗、聊聊天,感覺特別爽。”老張擦着汗接話:“我在周邊打了10年球,跟不少街坊鄰居成了好朋友。”
公園裏,不同年齡的人們各得其樂:老年舞蹈隊隨着音樂翩翩起舞,年輕人組隊進行毽球對抗賽,孩子們在健身器材上嬉戲玩耍。這座面積不大的社區公園,儼然成為一個微縮的社會共同體,體育則是聯結每個人的紐帶。
隨着新型城鎮化推進,體育正在成為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諸多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構成了規模可觀的體育消費市場,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而面對老齡化進程,體育更展現出獨特價值——研究表明,空巢老人將體育活動列為閒暇首選,因為運動能同時滿足健康、娛樂、社交等多元需求。
在首鋼園賽區,亞匹聯匹克球爭霸賽正在進行中。來自台灣的退休體育老師盧英治剛結束比賽,正與年輕的北京選手交流技術要領。“這項運動太有意思了。”他操着閩南口音的普通話熱情介紹,“就像用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場打網球!”剛在天津奪得混雙冠軍的他特意趕來北京交流,“體育是最好的共同語言,無論來自哪,大家拿起球拍就是朋友”。
9月14日,在體育服務專題展區,一位小朋友(左)在嘗試防守機器人踢足球。
體育也是數智技術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從智慧場館到個性化訓練,科技正在重塑運動形態。對於很多人來説,機器學習第一次被公眾廣泛知曉,或許是1997年的人機國際象棋大賽,“深藍”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如今,數智技術已全面賦能體育領域:物聯網助力智慧場館建設,互聯網推動視頻&&發展,VR/AR創新賽事直播形態,大數據支撐健康分析,人工智能更可實現個性化訓練和觀賽體驗。
這些技術創新正在打破體育參與的壁壘。以前,滑雪需要到專門的雪場,現在通過VR技術,普通人可以在家中體驗滑雪的樂趣;過去,乒乓球訓練需要專業場地和陪練,現在通過智能發球機,一個人也能進行高質量訓練。科技的進步讓體育變得更加普惠,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
據統計,我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持續上升,2024年達到38.5%,北京更是高達53.6%。體育産業總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更重要的是,體育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減少醫療支出,提高勞動生産率。
華燈初上,城市各個體育場所又開始熱鬧起來。寫字樓裏的白領們相約去健身房釋放壓力,社區廣場上大媽們跳起歡快的廣場舞,學校的操場上一些孩子奔跑嬉戲,專業場館裏運動員們刻苦訓練……這是一幅生機勃勃的全民健身圖景,也是健康中國的最美風景。
從服貿會展廳到城市公園,從專業賽場到社區綠地,體育正以各種形態融入城市生活,聯結千家萬戶。當運動成為生活方式,體育之光必將照亮更多人的美好生活,為中國社會發展注入不竭動力。(作者:杜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