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7月18日電(記者姚友明、王夢)儘管這幾日西安最高氣溫已在40攝氏度左右,然而每當中國隊、日本隊和中國&&隊等球隊出現在女子壘球亞洲盃的賽場上時,總能看到三個老人帶領一支女子壘球隊觀看比賽的身影。17日,從這支壘球隊走出的李欣甜在七局下半為中國隊擊出第一記安打,並在隊友的幫助下率先返回本壘,為中國隊最終2:1絕境下逆轉菲律賓隊吹響了衝鋒號。賽後,她和看&上的教練合影、擁抱,隊友們也列隊與她擊掌,向她致以英雄般的禮遇。
這支壘球隊,是“省隊校辦”、由西安體育學院負責運營管理的陜西省女子壘球隊。三名教練,分別名叫彭曉林、曹小利和郭孔強。三人年齡加起來已接近210歲,在陜西體育圈親切地被稱為“壘球爺爺”。
他們三人在20世紀70年代都是陜西省男子棒球隊的隊員,參加過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並取得過全國第六名的好成績。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陜西省棒球隊在20世紀90年代宣告解散。隊伍沒了,老隊友們也各奔前程。
借第十四屆全運會在陜西召開的春風,陜西省恢復設置棒壘球隊。在彭曉林工作的漢中市,他從2019年開始籌備建立一支市級壘球隊。在他的邀請下,已退休的曹小利和郭孔強也奔赴漢中,加入了教練組。“離開棒壘球快三十年了,但我心裏始終覺得還是放不下這個項目。”曹小利説。
一開始,這支球隊的主力大多數來自漢中市勉縣的勉陽中學。包括本屆亞洲盃完成自己成年國家隊首秀的李欣甜,也是被彭曉林在田徑場上發掘的。隨後,“壘球爺爺”教練組又在城固縣體校皮划艇隊“挖”來了左外場手李軼穎。在2021年的全國少年壘球比賽上,這支隊伍嶄露頭角,代表陜西隊獲得U15組別全國亞軍。
2022年6月,陜西省決定“省隊市辦”,給彭曉林的漢中球隊留下四名從江蘇隊交流來的隊員,又補充了幾名來自西安的選手,一起組成陜西省女子壘球隊。在一項全國比賽中,陜西隊奪得了第八名。不過彭曉林覺得,“省隊市辦”並非長久之計。“孩子們從市裏高中畢業後,就去上大學了,市裏沒法解決銜接的問題,她們可能就要離開賽場了。”彭曉林&&。
2023年9月的一天,來自西安體育學院院長李富生的一通電話,給彭曉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當年12月,陜西省體育局與西安體育學院正式簽署共建協議,標誌着彭曉林的這支隊伍進入“省隊校辦”新階段。
“我們學校出場地,老彭那裏有教練和隊員,這樣,發展競技體育的三要素就齊備了。學校現在把壘球和手球、曲棍球、棒球、橄欖球一起列為重點項目發展,這樣我們也能通過大學辦高水平運動隊的方式,吸引來自全國的人才。”李富生説。
來自壘球強省江蘇的陜西女壘隊員顧藝説,江蘇隊之所以是一支強隊,與每年堅持外訓外賽、邀請日本的壘球隊來江蘇交流有很大關係。
“陜西女壘隊入駐西安體育學院後,我們不僅能保證每天的訓練量,而且還能享受到學校科研和體能團隊的專業服務,再加上這樣一支有情懷和責任心的教練組,我相信很快能彌補我們在體能和技術上的差距。”她説。
對於自己手下的年輕隊員,“壘球爺爺”們在訓練時總是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李軼穎説,在冬訓時她每天要接400多顆飛往不同方向的壘球,“經常是一邊哭一邊接球”。
訓練之外,教練組對待自己的運動員,又像是爺爺對待自己的親孫女一樣溫暖。顧藝説:“經常是我們都休息了,曹教練戴上老花鏡,幫我們收拾手套。有隊員過生日,大家就一起分享生日蛋糕。這個集體就像是一個家。”
在“壘球爺爺”教練組的帶領下,陜西女壘近來上升勢頭迅猛,在2023年的全國女子壘球錦標賽上,陜西隊甚至擊敗過天津隊、河南隊等老牌勁旅,最終收穫第六名。今年在有國青隊參加的一項全國比賽中,陜西隊再傳捷報,獲得第七名的好成績。近年來,已有五名隊員先後入選國青隊、國家隊,球隊也已經通過全運會資格賽,獲得了參加十五運會的資格。
這幾天,陜西隊每天都被教練組要求寫亞洲盃“觀賽日記”。教練組不僅要研究陜西隊在全運會小組賽上的對手中國香港隊,而且還要讓隊員們多看強隊的比賽,在開拓眼界的同時查找短板。
“日本隊和中國&&隊的投手經常能投出時速達到110公里的好球,我希望自己也能多吃點飯,加強力量訓練,在賽場上拿出更好表現。”20歲的投手董昕月説。
在廣東中山進行的十五運會女壘比賽將是陜西隊絕大多數隊員的全運會“首秀”,不過對“壘球爺爺”們來説,這將是他們體育生涯的“最後一舞”。
“我們陪她們長大,她們陪我們變老。孩子們淳樸、純粹、好相處,能吃苦,我們也希望,她們能替我們完成一個夢。”郭孔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