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掌舵奧林匹克運動12年,成就與遺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20 17:16:53
來源:新華網

專訪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掌舵奧林匹克運動12年,成就與遺憾

字體: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 題:專訪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掌舵奧林匹克運動12年,成就與遺憾

  新華社記者姬燁、李春宇、周繼堅

  出席哈爾濱亞冬會開幕式後不到兩周,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又一次訪問中國。在以分鐘計算的緊湊行程中,他專門抽出時間與新華社記者暢談一小時。今年6月23日奧林匹剋日,巴赫將結束其12年的國際奧委會主席任期。回顧掌舵奧林匹克運動的這12年,這位71歲的德國人用“團結和互助”兩個關鍵詞,總結了他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理解與追求。

  2月19日,巴赫(中)與新華社採訪團隊合影。

  最大的成就與遺憾

  在全球範圍內,托馬斯·巴赫這個名字或許不像一些體育明星那樣家喻戶曉,但這絲毫不影響他作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在體育界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以及在全球政治經濟舞&上所擁有的話語權。

  2013年9月,巴赫接替羅格成為國際奧委會第九任主席。“要麼改變,要麼被改變”,成為他的座右銘。

  2013年9月10日,國際奧委會第125次全會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圖為巴赫(右)在當選國際奧委會新一任主席後上&致辭。 新華社發

  談及任期內的最大成就,巴赫的思緒不禁回到了多年前的一段經歷。作為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擊劍金牌得主,他曾代表聯邦德國運動員參與了一場關於是否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公開辯論。他至今清晰地記得,那次抵制活動令一批運動員的奧運夢破滅,留下了難以彌補的遺憾。

  “也許是因為我曾有過一段非常糟糕的經歷:因為政治原因不得不抵制一屆奧運會。就在那一刻,我決定要投身體育管理工作,確保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在未來的運動員身上。”巴赫説。

  “對我來説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在我擔任主席期間舉辦的奧運會中,沒有一屆出現過抵制的情況。即使在巴黎奧運會前面臨着非常嚴峻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我們仍然能夠讓來自206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以及難民代表團運動員齊聚一堂。”

  不過他又説:“我想我應該把(成就)留給歷史和其他人去評判。”

  “確實存在一些遺憾,比如有時候在推動變革時,我可能有點過於急躁了。有時在採取行動之前,本可以把事情解釋得更清楚些。”

  2024年8月11日,巴赫(後右一)在巴黎奧運會閉幕式上。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巴赫用“團結和互助”這兩個關鍵詞,來概括他任下的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精神。

  “奧林匹克運動的關鍵使命是團結,讓人們在和平的競爭中團結在一起。因為只有自身團結,才能團結他人。”他説,“為了真正實現團結,人們不僅要相互尊重,還要相互幫助。要樂於幫助他人,同時也要樂於接受幫助,不要因為接受幫助而覺得難為情。”

  未來“掌門人”須堅守一個方向兩個原則

  在巴赫掌舵的12年裏,國際奧委會先後於2014年、2021年和2024年頒佈了《奧林匹克2020議程》《奧林匹克2020+5議程》《奧林匹克AI議程》。這三份綱領性文件是巴赫任期內奧林匹克運動的改革路線圖,旨在讓奧運會更可持續、更低成本、更吸引人。

  2024年8月11日,巴赫(左二)在巴黎奧運會閉幕式的會旗交接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對於未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巴赫認為必須堅守的一個方向是——確保體育和奧運會為世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籌辦奧運會必須在各方面都有助於打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巴赫説,“我們是整個社會的一部分,並非其中的孤島。我們需要良好的治理,需要以身作則,與年輕一代保持一致,進而與我們的未來保持一致。同時要努力從這個世界所提供的眾多機遇中獲益,頒佈AI議程就是最新的例證。”

  2024年5月19日,巴赫(中)在巴黎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站觀看霹靂舞決賽。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巴赫的繼任者將於今年3月在希臘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44次全會中選舉産生,並將於6月正式上任。對於繼任者,巴赫認為其需要秉持兩大原則:一是保持奧林匹克運動團結,二是保持政治中立。

  “我認為(未來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必須具備保持奧林匹克運動團結的能力。因為只有保持團結,奧林匹克運動在世界上才會繼續具有重要意義。”巴赫説,“而為了保持團結,為了維護奧運會的普遍性,就必須保持政治中立。即便這並不容易,也必須頂住壓力,不在政治爭端中選邊站隊。”

  中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巴赫第一次來中國是在上世紀80年代,自那之後,他已記不清總共來過中國多少次。每次來到中國,他都能深切感受到中國經濟社會的蓬勃活力,以及中國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這種“沉浸式”體驗讓他對中國的變化讚嘆不已。

  2月7日,巴赫在哈爾濱體驗非遺項目。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當你看到中國正在舉辦的眾多國際賽事,看到中國民眾對體育運動的廣泛參與,你就會覺得太了不起了!”巴赫説,“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體育運動(在中國)都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過去不到20年時間裏,中國先後舉辦了夏奧會、夏季青奧會和冬奧會。巴赫認為,中國對於奧林匹克運動的貢獻“數不勝數”。

  2022年2月20日,巴赫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他説,中國不僅舉辦重大奧運賽事和洲際運動會,還與國際奧委會在多項領域展開出色合作。對於國際奧委會團結世界的使命,中國發揮了“極為合適且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亞洲連續三屆奧運會的周期裏,中國與日韓兩國共同努力,促成亞洲奧運周期取得圓滿成功。

  相比穩居世界前列的競技成績,中國目前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的分量還不夠重。對於中國如何在國際體育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巴赫給出了建議。

  他以李玲蔚去年當選國際奧委會執委舉例説,“從這次選舉中可以明顯看出,大家對來自中國的體育界領導者的尊重和認可,因為在她宣布參選後,沒有其他候選人與她競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

  2024年8月9日,國際奧委會執委、中國奧委會副主席李玲蔚(右三)出席巴黎奧運會女子曲棍球頒獎儀式。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 攝

  “在世界帆船聯合會主席的選舉中,儘管面臨着相當激烈的競爭,但最終(李全海)還是以極具説服力的結果成功連任。我們也看到,在其他國際體育組織中,有更多的中國代表當選。我唯一能給出的建議就是,勇敢地提出參選並充滿信心。中國以及中國體育界領導者所發揮的作用備受尊重。”

  奧運申辦改革成效顯著

  巴赫在2013年上任不久,就拋出了改革宣言。但那時候有不少人認為他是杞人憂天,畢竟“無與倫比”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激勵一代人”的倫敦2012年奧運會表明,現代奧運會正處在其誕生100多年來的最好時期。不過,當時接連出現奧運會申辦城市中途退出等問題,也給國際奧委會敲響了警鐘。

  和以往相比,如今申奧標準和辦法都發生了不少變化。2019年,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批准組建“舉辦地委員會”,以取代此前的“評估委員會”,負責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推薦多個或者單個候選舉辦地。為了讓申奧更靈活、更節儉、更有針對性,國際奧委會決定與有意向的潛在舉辦地或者國際奧委會想邀請的潛在舉辦地,建立長期對話機制,讓奧運適應城市。

  2024年7月24日,在巴黎進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42次全會上,巴赫宣布法國阿爾卑斯山地區獲得2030年冬奧會舉辦權。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巴赫回憶説,曾幾何時,奧運會舉辦城市選舉類似“特許經營權”,候選城市需不斷調整項目細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過程極不透明,多次在選舉後遭遇腐敗質疑。而如今改革成效顯著,鮮有城市申辦奧運會的局面被扭轉,目前有兩位數的候選城市對申辦2036年奧運會感興趣,且新體系下的奧運舉辦權分配沒有出現腐敗或不當行為的嫌疑。

  通過擴展創收模式,巴赫任期內,國際奧委會保持了良好的財務狀況。“在當前經濟形勢極為動蕩的時期,國際奧委會的財務穩定性相當了不起。”巴赫&&,“我們正準備通過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以及拓展合作關係,來進一步提升和鞏固這種財務穩定性。”

  2024年7月24日,巴赫(左五)與美國鹽湖城代表團成員合影。當日,在巴黎進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42次全會上,美國鹽湖城獲得2034年冬奧會舉辦權。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電競奧運會為何延期舉辦

  國際奧委會上周宣布,首屆電子競技奧運會將推遲至2027年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舉行,並將在今年啟動奧運電競賽事的資格賽。

  首屆電競奧運會原計劃於2025年舉行,對於延期,巴赫透露:“我們希望首屆電競奧運會能産生真正令人驚嘆的效果。在開始籌備的時候,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為了確保能達到理想效果,最好不要冒險,而是在電競奧運會之前先舉辦一些相關賽事,或許可以對賽事組織工作的某些方面進行測試。先從這些測試賽和資格賽開始,然後讓電子競技真正擁有奧林匹克賽事的體驗。”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