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蜂蜇?被蜂蜇了怎麼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2 08:30:04
來源:人民日報

如何避免被蜂蜇?被蜂蜇了怎麼辦?

字體:

春夏季是蜂群活躍期,戶外活動有可能遭遇蜂蜇。如何避免被蜂蜇?如果被蜇,又該如何急救?記者採訪了蜂類研究專家和醫療救治專家。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郭軍介紹,全球範圍內的蜂有兩萬多種,我國常見會蜇人的有意大利蜜蜂、中華蜜蜂、熊蜂和胡蜂。其中,蜜蜂體型小,蜇針有倒鉤,蜇人後可能將針留在人體內,蜜蜂會死亡,它們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大體型的熊蜂蜇針沒有倒鉤,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胡蜂即我們常説的大黃蜂,蜇針沒有倒鉤,可以反復攻擊人類,加之毒性強,對人類來説風險最大。

  蜂類在什麼情況下會蜇人?郭軍説,蜂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有當蜂的正常活動被干擾,或是特殊的顏色、氣味引起蜂的關注時,人類才會被蜂類攻擊。此外,蜂類會“護食”,當其在採花時被打擾,也可能會發起攻擊。

  如何避免被蜂蜇?郭軍建議,戶外活動時盡量遠離草叢、灌木叢,更不要主動靠近蜂巢,避免驚擾蜂群。亮藍色的服裝容易吸引蜂類靠近,在戶外存在被蜂類攻擊的可能;而蜂類對黑色有恐懼感,看到黑色時會將其視為威脅,也可能主動發起攻擊。因此,野外活動時,若靠近有蜂場的地方,應避免穿亮藍色和黑色衣服。

  蜂類對運動的物體更敏感,定位更準確,因此被蜂“盯”上時,蹲下或者趴下不動是最好的躲避。“不要驚慌,保持鎮靜。”郭軍説,當感受到蜂靠近,人類驚慌的動作反而更容易讓蜂類感覺受到威脅,容易出於生存本能攻擊人。遇到蜂靠近,最佳辦法是抱頭蹲下或趴下保持不動,包住身體裸露的地方,當蜂類不再感覺到受威脅時,它們會主動飛走。如果已經被蜂群攻擊,不得不躲避,建議逆風跑,大多數蜂類逆風飛行速度不快。

  被蜂蜇了怎麼辦?6小時內是“黃金急救期”。郭軍介紹,被蜂蜇後,如果皮膚有蜇針殘留,可用指甲輕輕拔掉,避免更多毒液注入體內;隨後馬上清洗傷口,雖然不同蜂種的毒液酸鹼性不同,但在野外環境下,使用清水沖洗傷口即可。郭軍提醒:“被蜂蜇後,人會産生過敏反應,不同個體差異較大,過敏體質和兒童被蜇時建議立刻就醫,在送醫途中也要注意被蜇人員的身體反應。”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金以超説,被蜂蜇後,傷口附近會出現局部疼痛、紅腫和出血瘀點,可能還會引起全身畏寒發熱、頭痛頭暈,更嚴重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當被毒性較強的蜂蜇或被一群蜂蜇,建議盡快到醫院緊急處理。”金以超説,毒液進入人體後,需第一時間輔助抗過敏治療,涂莫匹羅星等抗生素軟膏並進行包紮;同時要動態觀察後續的皮膚紅腫狀況和全身過敏反應,如果出現身體異常情況需立刻入院治療。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科普中國官方網站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