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舉辦的2025年“中國航天日”科普展示活動中,輕舟貨運飛船首次亮相。
輕舟,顧名思義,以個頭小、重量輕為最大特點。輕舟貨運飛船副總設計師吳會英告訴記者,輕舟重量約5噸,目前的上行運力為1.8噸以上,下行為2噸。裝載容積約9立方米,貨物艙的體積為27立方米,可搭載航天員生活物資、科學實驗設備、科學載荷等。
“輕舟就好比太空裏的快遞小哥,可以將冷鏈等新鮮生活物資、日用品等快捷送往航天員身邊。應急物資上行、日常廢棄物下行,也會非常方便,預計每年2至3發。”吳會英説。
“有了輕舟,將進一步增強空間站物資補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別是異構備份能力,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安全穩定可靠運行提供堅實保障。”輕舟貨運飛船副總指揮,中國科學院衛星創新院微納衛星總體研究所副所長王建平介紹,為了滿足空間站10年以上的運營需求,低成本貨運飛船將成為空間站運輸體系安全可靠、效益突出的有益補充。
輕舟貨運飛船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衛星創新院工程師陳蕞告訴記者,在滿足任務需求的前提下,輕舟採用的一體化單艙構型能夠提高空間利用率,提高任務的經濟性。一體化構型大大降低了輕舟的外形尺寸,把最大最好的空間提供給貨物,為航天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空間。同時更容易選擇到合適的運載,可以適應多型火箭,滿足快速發射的需求。
輕舟還可靈活配置大容量冷鏈運輸。冷鏈箱體系設計時,以靈活配置為核心,單個冷鏈箱容積60L,可根據冷鏈上行需求靈活配置數量,最大可達300L。冷鏈箱溫區可高精度調節,以適應貨物不同的儲存溫度要求。
與此同時,輕舟還配備智能貨物運輸管理系統,可實現貨物的智能識別、定位和管理。航天員可以通過語音交互等方式快速找到所需物品,提高了貨物取送的效率,減少了航天員的工作負擔,同時也降低了因人工操作失誤導致的風險。
輕小、快捷、靈活的設計之外,低成本也是輕舟的一大亮點。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舒嶸告訴記者,研究院與火箭研製方中科宇航共同開展船箭一體化聯合論證,在結構設計、測發流程、測控通信、臨射裝貨方案等方面開展了一體化的工作,針對飛船冷鏈運輸的要求,進行了發射流程優化,採用船箭一體化測試,簡化了測試發射流程,以期進一步降低中國空間站貨物運輸成本並提高運輸效率。
據了解,輕舟引入商業航天的理念和技術手段,例如首次採用貨物運輸系統抓總的商業模式,可以將運載與飛船結合得更緊密,做到系統整體優化設計。
據介紹,輕舟貨運飛船初樣試飛船計劃於今年首飛,正樣首飛船計劃於2026年具備出廠條件,執行空間站貨物運輸任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科普中國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