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口腔衞生,使用牙線、衝牙器等輔助工具配合巴氏刷牙法,可有效抑制口腔細菌。
牙齒是口腔中的重要“角色”,也是人體最堅硬的部位之一。不過,如果不進行正確保護,再堅固的牙齒也會“受傷”。日前,“看似正常實則傷牙的行為”詞條登上熱搜,具體行為包括:刷牙前牙刷蘸水導致牙膏稀釋、橫着刷牙、用力刷牙等。這些行為為什麼會傷牙呢?記者諮詢了口腔科專家。
山西醫科大學口腔醫院牙體牙髓二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呂海馳告訴記者,刷牙是為了清除牙面和牙間隙的菌斑、軟垢與食物殘屑,減少口腔細菌等有害物質,防止牙結石形成。牙膏能夠增強刷牙時的摩擦力,並減輕口腔異味。牙膏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劑,約佔牙膏含量的20%至60%。摩擦劑一般不溶於水,因此常見的牙膏在使用前可以適量蘸水,這不影響清潔效果。不過,一些含有特殊功效的牙膏,如含有脫敏、美白等成分的牙膏,則不建議在刷牙前蘸水。因為蘸水可能會導致這類牙膏的有效成分被稀釋,從而降低效果。
同時,呂海馳説,橫着刷牙、用力刷牙不僅難以達到保護清潔牙齒的目的,還可能引發牙齦組織萎縮,甚至引起牙體硬組織磨損、頸部楔狀缺損等,從而導致牙頸部敏感。
除了以上行為外,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行為不利於牙齒健康?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主治醫師黃宇告訴記者,有些看似平常的行為,卻會對牙齒造成不小的傷害。比如,頻繁攝入甜食和酸性食物、用牙齒咬硬物等。酸性食物、碳酸飲料中的酸性物質會腐蝕牙齒表面的牙釉質,長期攝入將導致牙脫礦,進而使牙齒敏感,增加齲齒風險。用牙齒開瓶蓋、撕包裝袋等行為,則會增加牙齒斷裂和牙根損傷風險。
那麼究竟該如何正確保護牙齒呢?口腔專家提醒,常見的牙齒疾病包括齲齒、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等,保護牙齒要從控制疾病的危險因素入手。
齲齒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的微生物失去平衡,産酸的細菌佔據主要地位,使牙齒在長時間酸的作用下被破壞,最終形成齲洞。如果齲齒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還將引起牙髓根尖周病,包括牙齦腫脹出血、牙齒咬合痛、牙齒松動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牙齒脫落。因此,需重視口腔衞生,可使用牙線、衝牙器等輔助工具,進一步清潔牙間隙的食物殘渣,配合巴氏刷牙法將有效抑制細菌。所謂巴氏刷牙法即將牙刷刷毛與牙面呈約45度角,使刷毛進入齦溝、部分鋪於齦緣,在原位短距離水平顫動,按順序刷完牙齒各個面。每次刷牙不少於3分鐘,每天至少兩次。如果發現口腔內已出現齲齒,請務必及時就醫。
牙周病是臨床中另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因此,控制牙菌斑是預防牙周病的關鍵。具體來説,日常要做到早晚使用含氟牙膏正確刷牙,還要每半年至1年到口腔醫療機構進行潔牙,由專業醫生清除牙齒表面及牙齦下的牙菌斑和牙結石。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科普中國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