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剛勳:科技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素養與能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11 11:44:27
來源:新華網

白剛勳:科技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素養與能力

字體:

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聯合主辦的2024年主題式科學教育實踐與研修活動於2024年期間持續開展,活動圍繞不同學科領域開展科普講座、案例分享、實踐指導等系列活動,助力科技教師科學素質提升。

近期,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九中學(中國海洋大學附中)教育集團總校長、教育部領航工程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白剛勳圍繞科技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對科學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及科學教育如何提質增效等問題,接受新華網採訪。

新華網:您如何理解科技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對科學教育的重要意義?

白剛勳:教師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其角色遠不止於傳遞科學知識。他們還需培育學生的素養和能力,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教師的科學素質,涵蓋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等多個方面。具體而言:

第一,科技教師要精通所教授的學科領域,擁有完備的科學知識體系,熟練掌握學科思想方法,能夠準確地解釋科學概念、原理和規律。

第二,具備獨立設計科學實驗的能力,包括明確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和儀器、確定實驗步驟等。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指導學生進行規範的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在講解科學知識和解答問題時,教師應靈活運用歸納、演繹、類比等邏輯推理方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邏輯思維體系,幫助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和表達觀點。例如,在組織科學討論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闡述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他們嚴謹的思維習慣。

第四,保持嚴謹的科學態度,確保所傳授的知識準確無誤。例如,在引用科學數據和研究成果時,要仔細核對來源和準確性。在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成果和觀點時,要保持客觀公正,依據科學事實和標準進行評價,培養學生尊重科學事實的態度。

新華網:在中學和大學的銜接上,您認為對青年後備科技人才的培養應重點關注哪些方面?這對中小學科技教師提出了哪些要求?

白剛勳:培養青年後備科技人才,應當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興趣的培養,二是將學生的興趣培養成能力,因為只有把興趣培養成能力,興趣才可持續,三是幫助學生將興趣、能力與未來的專業選擇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志向,讓學生的志向扎根於學生的興趣之中。

對於青年教師而言,首要任務是發現並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並掌握有效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具體而言,一是要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因為只有當學生對學習方式産生濃厚興趣時,才有可能進一步培養出學生對學科內容的興趣。二是要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現象開發成課程,因為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感興趣時,興趣的培養才能更加深入和持久。三是要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引導他們學習感興趣的課程,這樣的教學策略無疑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對科技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踐證明,學生對實驗探究、課題研究等體驗式學習方式充滿熱情,同時也對解決現實生活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表現出濃厚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會教授知識,還要擁有綜合的實驗設計與操作技能,以及開發新課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需要將開發的課程以項目式學習或研究性學習的方式組織實施,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新華網:《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出改進學校教學與服務,您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有何建議?

白剛勳:一方面,需要構建一套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以科學合理地引導教師的專業發展路徑。這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也是各所學校共同面臨的挑戰。另一方面,需要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我們必須改變那種僅僅以知識傳授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方式,轉而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並基於興趣來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此,需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特別是要着力提升他們運用項目式學習方式來組織教學的能力。

此外,豐富課後服務內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學校應當積極組織多樣化的興趣小組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和拓展興趣的&&。同時,學校還應系統開發一系列旨在培養學生興趣的課程,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