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就入冬了嗎?一文幫你搞清楚-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07 13:08:49
來源:科普中國

立冬就入冬了嗎?一文幫你搞清楚

字體:

今天是立冬節氣,是不是這一天來了,我們就進入冬季了呢?其實,這個認識是錯誤的,立冬並不意味着就是入冬了。

什麼是立冬?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着冬季的開始。立冬之後,氣候開始由秋季的少雨乾燥向冬季的陰雨寒凍過渡。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逐漸減少,但由於地表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初冬時期通常不會很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立冬意味着萬物開始進入休養、收藏狀態。農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開始準備冬眠。

什麼是入冬?

關於入冬的劃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節氣法”與“氣溫法”兩種。節氣法界定的入冬以二十四節氣的“立冬”作為冬季的起始。氣溫法界定的入冬以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至10℃以下為冬季的開始,側重於實際的氣溫變化,能夠更直觀地反映冬季的寒冷特徵。這種氣溫法更加科學,在氣象學領域被廣泛應用,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説,立冬並不代表入冬。

你入冬我就入冬?我國各地入冬時間各不相同

我國各地入冬時間因地理位置、氣候類型及每年具體的天氣狀況而異,有些地區較早入冬,有些地區較晚入冬,還有些地區則介於兩者之間。

比如,東北大部分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偏北,氣溫下降較快,因此平均入冬時間通常較早。特別是在一些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如大興安嶺等地,可能在秋季末就已經入冬。

再如,新疆地區由於地處內陸,氣候乾燥,因而入冬較早。北疆地區在11月上旬入冬,南疆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入冬;而西藏地區由於海拔較高,氣候寒冷,入冬亦較早。不過,這些地區的平均入冬時間也往往受到每年天氣狀況的影響。

立冬日全國最低氣溫預報(圖片來源:中央氣象&)

立冬日全國最高氣溫預報(圖片來源:中央氣象&)

立冬日全國降水量預報,灰色區域為降雪地區(圖片來源:中央氣象&)

又如,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偏南,氣溫下降較慢,因此平均入冬時間較晚。這些地區的平均入冬時間往往在小雪節氣之後,甚至更晚。特別是在一些低緯度地區,如海南島等地,可能全年無冬。

有些時候,還要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來定,比如一次寒潮來襲,當地出現大範圍的降雪降溫天氣,入冬的時間會因為此次天氣過程而提前。

圖片4.png

(來源:中國天氣網)

立冬之後,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不同的節令,我們需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立冬之後,我們需要注意保暖、調整飲食、適當運動、調節作息、預防疾病以及關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

◎隨着氣溫逐漸下降,要及時增添衣物,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門前可關注天氣預報,根據氣溫的高低適當增減衣物,特別注意手部、頭部、腳部的保暖。

◎白天穿較厚一點的襪子和鞋子以抵禦寒風。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身體抵抗力。例如菠菜、芹菜、南瓜、蘋果、梨等。

◎堅果富含蛋白質、脂肪和纖維素,可以增加身體的熱量和能量,並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例如核桃、杏仁、花生等。

◎冬季人體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保持身體的正常運轉,瘦肉、魚類、禽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秋冬季節天氣乾燥,人體極易缺水,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熱水不僅可以保證機體需要,還有助於調節體溫、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消除疲勞、排出有毒物質和預防感冒。

◎換季之時要注意增強鍛煉,適當的戶外運動如快走、跑步、騎自行車、跳繩等,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但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體育項目,量力而行,並注意運動前做好熱身活動,降低受傷風險。

◎立冬後白天短夜晚長,要適當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過度熬夜會影響身體健康,應盡量避免。

◎老年人多有高血壓,寒冷天氣容易使血壓升高,增加中風風險。因此,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並遵醫囑控制好血壓。

◎寒冷刺激可能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除了防寒保暖外,室內溫度要適宜,外出不宜過久,並注意防風保暖。同時,可遵醫囑服用相關藥物進行預防。

作者:王元紅 天氣氣候高級工程師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