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凌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距地面近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很快將迎來新一批成員。
這一夜,東風航天城無眠。指針剛過零點,問天閣圓夢園廣場上已是人聲鼎沸,兩側通道站滿了前來歡送的人們。問天閣前,“再次出征、再奪勝利、再創輝煌”12個大字格外醒目。
1時37分,當雄壯激昂的《歌唱祖國》樂曲奏響,神舟十九號乘組的3名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緩步從問天閣走出,面帶笑容向人群招手致意。這個組合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龍馬乘組”,因為蔡旭哲生肖屬龍,宋令東、王浩澤屬馬。
首次擔任指令長的蔡旭哲邁着穩健的步伐走在最前面。僅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他再赴星辰之約,創造了目前中國航天員重返空間站間隔時間最短紀錄。
作為中國空間站迎來的第一批90後航天員,航天員宋令東曾經在雲端守護祖國空天。如今他整裝待發,領命出征太空:“為祖國出征、飛出新高度,我準備好了!”
我國首位女航天飛行工程師王浩澤,多年刻苦鑽研新型火箭發動機,只為探索深空。她是無數科技工作者圓夢太空的代表:“祖國信任我,給予我飛天的機會,我將不負祖國和人民的培養。”
令人振奮的一刻到來了——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蔡旭哲!”“航天員宋令東!”“航天員王浩澤!”
“出發!”
“是!”
3名航天員齊聲響亮回答,抬臂敬禮。“向航天員致敬!”“祝你們成功!”“等你們凱旋!”揮別人潮花海,他們登車前往發射場。
西北大漠,在漫天繁星的夜幕中,距離問天閣6公里處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燈火通明,神箭傲然矗立。
此時,發射程序已經進入倒計時工作狀態。箭上指揮雷富貴早早來到工作崗位上,這十幾層的塔架他來來回回跑了許多遍,反復進行功能檢查和狀態準備,“神箭即將出征,它就像我最親密的夥伴,祝福它圓滿完成使命”。
“各號注意,我是0號。”0號指揮員趙磊清晰的口令聲通過廣播響徹發射場和指揮大廳。作為發射場區的調度員、指揮官和教練員,趙磊信心滿滿地説:“在專業專精、配合默契、分工明確的型號團隊與各系統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圓滿完成此次任務!”
隨着第四組回轉&&緩緩打開,神舟飛天的“腳步”越來越近。
“30分鐘準備!”0號指揮員再次下達口令。此時,第二、三組回轉&&相繼打開,乳白色的船箭組合體逐漸露出全貌。
雖然已經和&&打了22年的交道,但&&指揮員劉陽對待每一次任務都一絲不茍:“越是關鍵時刻,越是要有‘放心不下’的心態。確保所有流程檢查到位,不留任何隱患。”直至發射倒計時15分鐘,他和擺桿、電梯、空調、地面電源保障崗位人員才撤離塔架。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隨着趙磊發出響亮有力的口令,在寒風中等候的人們翹首以待。
“5、4、3、2、1,點火!”
大漠起驚雷,橘紅色的烈焰噴涌而出,火箭升騰而起,化作夜空中的一道烈焰,直上天宮。
25年前,中國第一艘神舟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5年後,承載着全新使命的神舟飛船,再次飛越神州大地,向着更遼闊的星辰大海進發。
蒼穹無垠,星光閃爍。今夜,航天史冊上留下了絢爛的一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科普中國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