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2024年全國科普日期間,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的 “身臨‘器’境——重大科技設施開放”公眾探索線路發布活動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舉辦。活動現場發布了“宇宙探秘之旅”、“海上科學之路”、“探訪物理世界”、“智見數字未來”等4條重大科技設施開放路線,分別涵蓋天文、海洋、物理和數字化4大領域。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高能量分辨譜學線站、EAST大科學裝置、FAST、中國散裂中子源、郭守敬望遠鏡、“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拍瓦激光質子加速器裝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裝置、大型氫氦低溫裝備等重大科技設施相關負責人在本次活動現場,對各自裝置的情況進行分享和資源推介。活動在新華網、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科創築夢”抖音號、B站號、央視頻號等&&同步直播,各&&直播瀏覽量累計超302.4萬人次,帶廣大網民通過屏幕前“走進”重大科技設施,“雲”學習重大科技設施運行中蘊含的科學知識。
據介紹,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組織開展的重大科技設施開放活動自今年7月起面向廣大高校、企業、學會、科技文化機構等單位開始徵集,截至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始前已徵集50余家科技設施單位參與,涵蓋物理、天文、化工、地質、醫療、電力、建築、能源、環保、航天、農業、海洋、生態等領域,積極發揮了科協系統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開放活動的作用。目前已舉辦的3場線下活動中分別走進中廣核寧德核電基地、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和“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讓公眾“零距離”感受核電、石油、海洋領域的科技創新。根據徵集的單位情況及所屬領域特色,後續還將聚焦生態環保、能源電力、石油化工等相關領域推出6條探索路線。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物理學會、中國化學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等26家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成員單位的50余名專家代表參會,與會代表在活動中還圍繞前沿科技資源科普轉化的相關問題與困難、如何更好開展科普工作等開展交流研討,並參觀了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館全國科普日主場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