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精神進校園丨踐行科學家精神 繪就綠水青山畫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6 17:51:27
來源:新華網

科學家精神進校園丨踐行科學家精神 繪就綠水青山畫卷

字體: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日前,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教授張會蘭通過古今對比,向北京市延慶區第四中學的同學們分享了生態保護中蘊含的科學深度、歷史厚度與人文溫度。

圖為活動現場

講座中,張會蘭借助珍貴的史料圖片和權威數據圖表,展示了黃河近百年來的變遷。近十年,黃河年均輸沙量1.61億噸,和過去相比,平均每年減少的輸沙量達到7.6億噸。張會蘭&&,“數字背後,凝聚着幾代科學家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她解釋道,黃河的“病症”根源在於水沙關係失衡,治理的關鍵則在於運用科學手段調節水沙關係。為使同學們更直觀理解“治沙”原理,張會蘭播放了“束水攻沙”與“寬河治沙”的模擬動畫,結合畫面細節講解彎道環流的力學原理,以及由此産生的“凹岸沖刷、凸岸淤積”自然規律。

圍繞“科學治黃”,張會蘭進一步闡述了水土保持作為黃河治理舉措所帶來的顯著成效,更彰顯了成果背後的科學精神: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關君蔚為代表的一代代水土保持科學家,長期扎根寧夏西吉、山西吉縣等生態地區,深耕一線治理實踐。他們有效遏制了當地水土流失,創造了“黃土高原植被恢復與水土流失治理的教科書式範例”、“中國西北沙漠披綠衣、為全球旱區生態治理提供樣板”等成果,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北京市延慶區的四中學課程建設中心副主任王琦&&,專家通過案例分享與技術原理解讀,幫助同學們直觀理解科學與生態的關聯,激發其環保熱情與科學探索欲,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概念轉化為可實踐的行動。科學家精神的宣講與學校活動融合,對學生成長意義深遠,既培養學生們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又塑造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

圖為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是2025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之一,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下,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和延慶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舉辦,旨在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紮實推進教育部《“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推動北京市科協弘揚科學家精神課程體系建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用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鑄魂育人,引導廣大青少年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家精神,崇尚科學,熱愛科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市延慶區第四中學對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