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發病新機制發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9 08:23:32
來源:科技日報

1型糖尿病發病新機制發現

字體:

記者18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醫院教授周智廣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了人體免疫系統中的B淋巴細胞新亞型——CD226+ B細胞在1型糖尿病發病中的關鍵作用。此外,研究還提出了靶向“單核細胞/巨噬細胞—IL-15—CD226+ B細胞軸”的免疫干預新策略,為1型糖尿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方向。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柳葉刀·電子生物醫學》上。

1型糖尿病是一種因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胰島β細胞而導致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患者數近千萬。截至目前,該疾病尚無醫學根治手段,患者需終身依賴胰島素治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趙斌介紹,長期以來,T細胞被視作疾病核心,但近年研究表明,B淋巴細胞在疾病發生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但它的關鍵致病亞群及其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該項研究中,團隊發現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D226+ B細胞比例顯著升高,且與血糖水平正相關、與胰島功能負相關,提示其可作為評估疾病嚴重程度的潛在生物標誌物。通過流式細胞術、轉錄組測序及代謝分析等多種技術手段,團隊進一步揭示出該類B淋巴細胞呈現出高度活化狀態,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能力增強,且糖酵解代謝亢進。

基於此,團隊開展了深入的機制研究,發現在動物模型中,阻斷其IL-15信號通路(一種可促進人體B細胞、T細胞等免疫細胞存活、增殖與功能維持的信號通路)可顯著降低1型糖尿病發病率。對已發病小鼠,聯合使用CD132單抗與CD3單抗(免疫治療相關單抗)能協同逆轉高血糖,實現疾病的有效緩解。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黃佳琦介紹,該研究不僅闡明了一條新的免疫炎症軸在1型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重要機制,也為早期識別高風險人群和開發聯合免疫治療策略提供了重要實驗依據,未來有望給1型糖尿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糾錯】 【責任編輯:吳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