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營養解碼——被誤解的營養寶庫-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4 09:17:43
來源:人民網

蛋黃營養解碼——被誤解的營養寶庫

字體:

雞蛋是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的優質來源,但蛋黃卻常因膽固醇被誤解丟棄。其實,蛋黃是雞蛋營養的核心,科學食用才能解鎖其健康價值。吃蛋黃真的會升高膽固醇嗎?三高患者、孕婦等特殊人群每天可以吃幾個雞蛋?怎樣吃雞蛋更能保留其營養價值?

中國營養學會原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翟鳳英、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朱大洲、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營養科主任李纓進行了相關解答。

蛋黃:不可替代的核心營養

蛋黃是易被人體吸收的優質蛋白。翟鳳英介紹,蛋黃蛋白質含量(15.2g/100g),高於蛋清(11.6g/100g),且含人體必需的全部8種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達98%。

蛋黃中膽鹼含量豐富。李纓談到:“每100克蛋黃含膽鹼680毫克,一個蛋黃即可滿足成人日需量的35%。”。膽鹼是合成神經遞質的關鍵,對胎兒腦發育、兒童認知能力發展、延緩老年人認知衰退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膽鹼還能夠促進脂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翟鳳英補充道:“膽鹼在脂質代謝當中起到關鍵作用,幫助預防脂肪在肝臟當中的蓄積,減少非酒精性的脂肪肝發生的風險,從而維護肝臟的健康。”

蛋黃中富含脂溶性維生素。朱大洲談到,雞蛋中的維生素A、D、E及B族維生素(葉酸、B12)幾乎全在蛋黃中。

因此,蛋清無法替代蛋黃營養,若丟棄蛋黃,等於只吃了蛋白質,而放棄了大部分維生素、礦物質及生物活性物質。

破除膽固醇“恐慌”:卵磷脂的“雙向調節”作用

李纓説:“實際上血液中的膽固醇,它的來源有兩方面,主要的是來源於內源性的膽固醇,這部分主要是我們自身合成的,它佔到了70%-80%;而外源性的膽固醇,也就是我們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它只佔到20%-30%,所以自身合成的膽固醇對於血脂、血膽固醇的影響更大。”

雞蛋黃膽固醇含量雖高(約1510mg/100g),但卵磷脂通過以下作用可一定程度上平衡其影響——

乳化作用:將膽固醇分解為小顆粒,減少血管沉積;

代謝調節:提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促進低密度脂蛋白代謝;

助力膽固醇排出:促進膽固醇隨膽汁排出體外。

翟鳳英介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並未給健康人群每日攝入膽固醇量設置上限。健康人每日攝入1-2個全蛋,配合蔬菜水果和全穀物,不用過於擔心膽固醇吃多了。

特殊人群每日雞蛋攝入量建議:

高血脂/心血管患者,應控制膽固醇的攝入量,建議每日蛋黃≤1個,定期監測血脂;

孕婦,每日2-3個蛋,補充膽鹼促胎兒神經發育;

老年人,每日可吃2個蛋清+1個蛋黃,預防認知衰退。

科學烹飪:營養保留的“黃金8分鐘”

雞蛋過度加熱會損耗營養,加熱不足又可能縱容抗營養因子殘留在裏面,影響消化吸收。朱毅説:“水煮8分鐘是營養與安全的平衡點。水煮沸騰,轉小火下雞蛋煮8分鐘,滅活抗營養因子(如胰蛋白酶抑製劑),同時還保留90%以上維生素。此時,蛋黃不過度加熱,既留住溏心口感,膽固醇幾乎沒有氧化,也是比較健康的。”

關於溏心蛋的安全風險,主要是指有可能感染沙門氏菌,如果想吃溏心蛋,要注意選擇無沙門氏菌的優質雞蛋,並注意保質期;準備和食用雞蛋前後徹底洗手,避免交叉污染。

安全吃蛋:避免沙門氏菌風險

朱大洲介紹,雞蛋易通過糞便或環境感染沙門氏菌,感染沙門氏菌之後輕症者可能會發生噁心、嘔吐或者腹痛、腹絞痛症狀。對於嬰幼兒、老年人、抵抗力比較弱的人群,感染沙門氏菌可能會發生菌血症,嚴重危害人體健康。雞蛋買回家後冷藏保存、食用前充分加熱、接觸蛋殼後正確洗手是避免感染沙門氏菌的關鍵。

翟鳳英説:“雞蛋是自然界最接近全營養的食物。科學認識蛋黃價值,才能讓每一口蛋都物盡其用。”食用雞蛋可以遵循“三平衡”原則,即數量平衡:健康人群每日1個全蛋,特殊人群按需調整;膳食平衡:搭配蔬菜、全穀物(膳食纖維助膽固醇代謝);烹飪平衡:推薦蒸煮燉蛋,少油少鹽。

【糾錯】 【責任編輯: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