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15條光束線站已全部出光,一期工程將於2025年底完工並啟動試運行。”在日前舉行的北京同步輻射裝置(BSRF)第二十九屆用戶學術年會暨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用戶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HEPS工程總指揮潘衛民介紹了這一最新進展。
研討會上,BSRF、上海光源及中國散裂中子源等裝置的相關負責人,分別匯報了過去一年的運行和開放情況。用戶代表也分享了科研成果,並提出了未來使用BSRF和HEPS的需求。
要理解這些裝置的價值,就得弄清楚同步輻射光源的核心原理:讓電子高速運動,從而發出強光。這束光經過光束線的“加工提純”,變成高品質光源,提供給航空、醫藥、能源、環境等眾多領域的科學家。它如同“超級顯微鏡”和“精密尺子”,幫助科學家看清物質內部的微小結構和變化過程。
BSRF是我國第一代同步輻射光源,擁有14條光束線站,能産生多種高強度光。自1990年運行以來,始終堅持免費開放共享,向全球科研人員敞開大門。
“過去30多年,BSRF作為重要科研&&,支撐了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環境等眾多領域研究。科學家們在此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比如破解了SARS病毒結構,揭示了砒霜治療白血病的分子機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陳和生院士説。他同時透露,隨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於2025年5月升級完成,BSRF將保留8條光束線站,繼續全年對外開放服務科研。
作為中國首個、全球設計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HEPS能産生穿透力超強的高能X光,並提供多種尖端探測手段。這將使科學家能在真實環境下,實時、精準地觀察物質內部微小結構的變化過程,開展更靈敏、更精細、更快速、更複雜以及更接近實際工作環境的研究。
潘衛民強調,在BSRF已有成果的基礎上,HEPS將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工業創新和科學前沿,切實發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不可替代作用。“共同探討謀劃BSRF、HEPS運行機制和未來發展,是第一代光源和第四代光源的接力奔跑。”潘衛民説。
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研究員、HEPS常務副總指揮董宇輝介紹,為讓HEPS盡快發揮效能,HEPS團隊在確保設備達標驗收的同時,積極對接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提前徵集開機後的實驗方案與重大研發需求,並用這些實際需求指導設備調試,確保裝置建成即能滿足用戶所需,力爭早出、多出好成果。
鋻於HEPS最終可容納多達90條光束線站,為避免“大馬拉小車”,HEPS團隊正同步推進後續線站建設規劃,探索多渠道投資新模式,與科研用戶、企業用戶深度合作,推進光束線站持續建設。“期待‘十五五’期間建成的光束線站,能達到45條並向用戶開放,更好地支持前沿基礎研究和産業研發。”董宇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