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科學史,也是一部書寫科學家精神的歷史。從錢學森、鄧稼先、黃旭華到黃大年、南仁東、劉永坦,科學家精神是科學精神在科學家群體身上的投射,照亮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前行之路。它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主要內涵,為青少年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成為青少年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精神給養。6月9日,北京工業大學副研究員張宇慶走進北京市密雲區高嶺學校,為青少年帶來題為《讓科學家的精神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的專題報告。
2019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把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主要內容概括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張宇慶以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的奮鬥故事為主題,講述了錢學森“96分考卷”的故事;鄧稼先病床上“臨終囑咐”的故事;錢三強、袁隆平等科學家把畢生獻給祖國的故事。她鼓勵青少年積極踐行科學家精神,用科學精神指引未來成長之路。

張宇慶&&,對於青少年來説科學家精神是探索未知的勇氣,是追求真理的執着,是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堅韌。她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彭永臻從零起步發展中國污水處理技術,使其逐步領先世界的案例,鼓勵青少年肩負國之所需,吾之所向的志向,用自己的才華建設祖國;她用北京工業大學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實驗室耐住寂寞、潛心做好每一個實驗的故事,鼓勵青少年要堅持求實精神專注做好每件事。張宇慶&&,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奮鬥目標、培養創新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當下青少年們積極踐行科學家精神的最好詮釋。她説,“希望同學們傳承科學家精神,胸懷至誠報國志,讓科學家精神照我們前行之路”。
北京市密雲區高嶺學校校長郭延棟&&,張老師的報告生動形象,引人入勝。此次分享並非要求大家都成為科學家,而是倡導大家學習科學家精神。作為學生現階段,首先要注重身心健康,通過鍛煉強健體魄;其次要涵養家國情懷,將熱愛祖國融入內心深入;第三要努力學習,秉持追求卓越的精神,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積極實踐,不斷探索未知。
本次活動是2025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和密雲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舉辦,活動旨在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紮實推進教育部《“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推動北京市科協弘揚科學家精神課程體系建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用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鑄魂育人,引導廣大青少年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家精神,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活動得到了北京市密雲區高嶺學校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