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精神進校園丨感悟蟲翅上的科學家精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8 18:07:45
來源:新華網

科學家精神進校園丨感悟蟲翅上的科學家精神

字體:

從翩翩起舞的蝴蝶,到辛勤授粉的蜜蜂,昆蟲承載着自然演化的奧秘。有這樣一群以昆蟲為畢生摯友的科學家,踐行科研報國,用治學嚴謹解構自然密碼。5月27日,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高峰為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密雲中學的同學們帶來一場題為《醉心小蟲研究 胸懷家國天下——小昆蟲背後的科學家們》的報告,通過小昆蟲背後的科研故事,向青少年詮釋微觀視域下科研工作者的家國擔當與學術追求

昆蟲的種類和數量十分龐大,它們的蹤跡遍佈全球,對整個生態系統起着重要作用,無數昆蟲學家為此傾注心血,探索其中奧秘。高峰在報告中展示了各種昆蟲的樣貌和特性,引發現場學生關注“原來地球上有這麼多昆蟲”。高峰從“昆蟲的基本知識”“農業昆蟲”“工業昆蟲”“經濟昆蟲”“衞生昆蟲”“文化昆蟲”“科研昆蟲”等獨特視角,全面介紹昆蟲及蟲學研究的豐富內涵,展現昆蟲世界的奇妙與多彩。通過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案例,如昆蟲倣生學應用、昆蟲的擬態現象以及色彩習性等特徵,生動展示了昆蟲領域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小昆蟲如何對人類科技進步、審美文化産生深遠影響。

高峰以蝗蟲災害為例介紹,東亞飛蝗是我國歷史上為害最為嚴重的農業昆蟲,對人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帶來慘重損失。新中國成立後,解決蝗災問題是科研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經過大量科研工作,我國科學家根據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的原則提出了“改治結合、根除蝗”的綜合治理策略和措施,極大地保障了我國的糧食供應守住糧食安全。近幾十年來,中國蝗蟲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分類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基因組學和控制研究等方面,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蝗蟲生物學和蝗災的認識,對攻克蝗蟲爆發成災這一世界性難題,提出解決方案,貢獻智慧。

現場高峰講述了科學家們治理蝗災的故事。她&&,眾多老一輩科學家把對祖國和事業最深沉的愛,化作了農業科技創新的動力。“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甘於奉獻的科學家精神”高峰説。

高峰的分享讓在場的青少年深受觸動,學生們不僅領略了小昆蟲背後的大世界,更被科學家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所感動。學生們紛紛&&,要像這些科學家一樣保持好奇、勤於鑽研,未來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貢獻自己的力量。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密雲中學教師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翟艷&&,對於學生成長而言,科學家精神 啟發學生在科學探索中始終保持好奇心,像科學家一樣對生物現象追根溯源,從細胞結構到生態系統,不斷提出新問題、設計新實驗。面對實驗失敗,科學家堅韌不拔的精神激勵學生,失敗是發現問題、優化方案的契機,從而培養出越挫越勇的科研素養。

本次活動是2025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開展,活動旨在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紮實推進教育部《“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推動北京市科協弘揚科學家精神課程體系建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用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鑄魂育人,引導廣大青少年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家精神,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本次活動在新華網進行了全程直播,超過200萬網友在線收看。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密雲中學、《植物保護學報》編輯部、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博物館、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對本次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