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精神進校園丨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勇擔科學報國使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3 18:55:43
來源:新華網

科學家精神進校園丨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勇擔科學報國使命

字體:

有這樣一位“兩彈一星”元勳,為了保守國家機密,他隱姓埋名十七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兩彈一星”精神、科學家精神。他,就是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王淦昌。在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一場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舉辦。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出版傳媒領域首席專家、中國原子能出版社社長王朋為現場450名青少年講述了王淦昌以身許國的故事。

“王淦昌自幼好學,幼時入讀私塾,1916年轉入太倉縣沙溪小學,13歲到上海就讀浦東中學......”王朋講述王淦昌早期求學故事。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是王淦昌先生最珍貴的品質。1961年,王淦昌更名“王京”,隱姓埋名投身於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極其艱苦的戈壁荒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他的帶領下,工作進展很快。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原子彈發展到氫彈,中國僅僅用了2年零8個月。1978年,王淦昌調回北京。17年後,他終於恢復了自己的名字。

“兩彈”研製成功後,王淦昌仍繼續在科研領域不斷探索。王淦昌以極大的熱忱推動我國核電的建設,為我國核電事業邁出艱難的第一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王朋的分享,讓在場的青少年深刻理解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的愛國情懷和艱苦奮鬥的科學精神。活動現場,學生們紛紛&&,要像老一輩科學家一樣刻苦學習,長大為中國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北京教育科學院通州第一實驗小學德育主任張立霞&&,此次活動極富感召力,將“兩彈一星”精神化作璀璨星光,照亮青少年成長之路,為學生們樹立勤學、創新、奉獻的榜樣精神與行動指引。深化年輕一代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激勵學生們學習和踐行科學家精神,樹立遠大理想。

本次活動是2025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開展,活動旨在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紮實推進教育部《“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推動北京市科協弘揚科學家精神課程體系建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用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鑄魂育人,引導廣大青少年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家精神,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活動得到了北京市通州區科學技術協會、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中國原子能出版社大力支持。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