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生活在柬埔寨的華能員工,也是桑河當地村民的“鐵桿兄弟”。曾經的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在海外生活,也從未想過能“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如果問我來桑河這麼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那一定是驕傲、自豪。宏偉的大壩、轟鳴的機組、美麗的移民村、明亮的校舍、嶄新的醫院、村民臉上幸福的笑容,這一切都記錄着華能人所做的貢獻,而我作為其中一員,倍感榮幸。
“點亮”桑河
2013年8月,我接到了調任桑河二級水電站的工作通知,沒有境外管理經驗的我,心裏雖忐忑但也充滿期待。在境外電站工作意味着完全陌生的環境語言、文化,但亟待建設的水電站又讓我想要大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懷抱着複雜的心情,我收拾好行囊,登上了去往柬埔寨的飛機。
雖然做足了心理準備,但初到桑河,我還是被眼前的一幕嚇傻了。2014年的柬埔寨因為嚴重缺電,當地民眾只能依靠煤油燈生活,電站籌建處電壓也十分不穩定,到了晚上就得依靠煤油燈辦公、生活。因為歷史原因,電站施工區同時也是一片雷區,為保證工期,工程建設與掃雷不得不同步推進,難度大不説還十分危險。記得第一次坐車去勘探現場,路面泥濘不堪,還有好幾條一米深的溝壑,車子東倒西歪地前行,我緊緊抓住扶手,屏住呼吸,生怕一不小心就“踩雷”。當地的同事還告訴我,熱帶原始森林的蚊蟲叮咬也非常危險,輕則紅腫瘙癢,重則染上瘧疾,救治不及時可能危及生命。我心想,與這相比,氣溫40攝氏度吹不上空調算啥啊。
相比生活中的困難,更讓我苦惱的還是工程建設所需的物資運送難題。受柬埔寨當地生産條件制約,電站建設所需的鋼材、水泥、設備等均需進口。經過多番測算,為保證設備準時入場,我們最終選擇了陸運。運輸方式雖確定了,但這一路關口眾多,設備到哪兒了?能不能按時到達?這些問題都成了我最憂心的事情。我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了解物流運輸情況,只要有空,我就要查詢、跟蹤物流信息,直到看到一車車物資陸續運達,我心裏的大石頭才放下。
好在同事們都具有豐富的電站建設經驗,項目建設非常順利。2018年10月20日,桑河二級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産發電,並以“中國速度”創造了柬埔寨水電工程新紀錄。電站投産後,極大緩解柬埔寨電力短缺、依靠進口的局面,解決了柬埔寨五分之一的用電需求。看到這些,我心裏就蹦出兩個字:值了!
情注移民村
除了電站建設,我在桑河這些年不得不提的一定是移民村建設了。
我來到桑河之初,主要分管電站移民村的搬遷工作。我和同事們首先對需要搬遷的村民進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期間,我了解到有一個叫輪屯(音譯)的村民,三十多歲,有一個女兒。輪屯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家裏十分困難,鄰居們經常伸手接濟母女倆。輪屯的女兒已經8歲了,早已超過入學年齡。當時我非常想幫助她們進入移民村,但因為戶口問題,她們只能獲得經濟補償和耕地。從患病的輪屯和8歲女孩口中得不到有效信息,我就和負責移民工作的同事、翻譯一起,在村裏走訪了很多人,最終將輪屯家的情況整理成報告,匯報給上丁省政府,最終解決了她家的戶口問題。隨後,她們按照標準在移民新村裏分到了一套新房,女兒也和村裏的孩子們一起上了學。
2014年,隨着移民搬遷安置點工作啟動,電站在每個移民新村都建設了學校。孩子們只要見到穿着華能工作服的人都會圍上來,親切地叫“華能叔叔”。我們還為當地村民建了醫院,並請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腰果種植的培訓。現在每一戶村民擁有的兩到三畝地腰果都能盡數賣出,上門收購的中間商絡繹不絕,村民的腰包日益鼓了起來。“自從華能來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當地村民吉蒙説。
現在走在移民村裏,看著大家勞有所得、病有所醫,看著大家笑容越來越燦爛,我也感到十分幸福。不知從何時開始,村民的大事小事、喜怒哀樂也牽動着我的心,這裡已經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
同心“戰疫”
“老公,你今年又不能回來過年了?唉,沒事,注意安全啊。”電話那頭,老婆的語氣裏充滿遺憾。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我們對團聚的期待擊得粉碎,這已經是我連續第三年沒有回去過春節了,電站裏的許多同事也和我一樣春節不能和家人團聚。
但我沒有時間多考慮這些。疫情之下,作為電站黨委書記,我知道還有更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2021年柬埔寨疫情形勢嚴峻,每天感染人數驟增。為了保證員工健康安全,我們一方面積極和柬埔寨政府、醫療機構協調,第一時間為員工接種疫苗,另一方面和上丁省的醫院建立&&,開通綠色通道,上門為員工提供核酸檢測服務,最大限度保障員工的健康安全。我們還一起到移民村,給村民科普防疫知識,積極向柬埔寨政府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
2021年,受疫情影響,機組檢修廠家的技術指導和外包單位的支援都沒法進場,最後我們開會決定,全部工作“自己人上”。檢修開始的第一天,想到人手不足,我一大早就穿戴好準備去幫忙幹活,結果到了現場一看,很多“紅帽子”已經按照“黃帽子”“藍帽子”(電廠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佩戴紅色安全帽,運維和檢修人員分別佩戴黃色和藍色安全帽)的指揮開始忙碌了。在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看到團隊如此緊緊凝聚在一起,我十分感動。最終,我們圓滿完成了7&機組首次自主檢修,為汛期多發滿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年很長,足以讓我和同事們一起為桑河當地的人民創造出嶄新的生活;十年很短,我們能做的、想做的還遠不止於此。未來,華能在海外的建設發展還有無限可能。“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這是每一個身在海外的華人心中共同的歌,作為海外水電建設者,我們將與這“別樣山河”相伴,繼續做好探路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祖國的繁榮富強奉獻一生。(楊心蓓 早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