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滔滔大渡河水,一刻不停地奔向長江,傳承着千年古蜀文化,也講述着一個個深山小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雪融水滋潤希望芽
亞拉雪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康定、丹巴三縣交界處,冰雪融水形成的瓦斯河蜿蜒匯入大渡河,成為大渡河的一股源頭活水。13歲的益姆和媽媽、兩個未上學的妹妹一起生活在一個臨近亞拉雪山的高原小山村——道孚縣扎瓦村。全家平日就靠媽媽打零工的收入維持生計。回憶起之前的生活,益姆難為情地説:“我最不喜歡冬天,上學路上的風把臉吹的好疼。還有讓我不開心的,就是家裏沒有肉,我夜裏總是餓醒。”
在這個偏僻的藏族小村莊,孩子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只有讀好書才有機會走出大山,去城裏上大學。即將小升初的益姆,學習十分刻苦,放學後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益姆的努力讓她獲得了華能四川公司在扎瓦村中心小學設立的獎學金,她高興地説:“以前媽媽在外面辛苦打工掙錢,現在我在學校好好學習也能掙錢,交給媽媽養家用。”
每天放學回家後,益姆和妹妹們總是爭搶着疊被子、擦桌子、打掃衞生。和其他村民一樣,益姆一家也參加了四川公司在村裏組織的“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移風易俗活動,每個月都會有村幹部來家裏檢查個人衞生、農具整理、柴草擺放等情況。通過檢查還能贏得積分,去村活動室“美德超市”換取生活必需品。益姆一邊把柴草堆擺放整齊,一邊説道:“冬天的時候下大雪餓死了不少牦牛,多虧了華能捐給我們的1500捆牧草,才幫我們熬了過去。”
現在,益姆的媽媽獲得了村裏的公益性崗位,讓她不用再離家外出務工,還可以通過撿菌子、挖蟲草等工作賺些“外快”。僅僅一年,益姆家的收入就達到了4萬元。益姆終於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妹妹們也有了自己的玩具,一家人一週能吃上好幾次肉。看著大女兒今年竄高了不少,媽媽笑得合不攏嘴。
環湖路開滿甜蜜花
沿大渡河一路向下,來到了雅安市寶興縣磽磧藏族鄉。在這裡,寶興河自夾金山而下,奔涌流向大渡河。以前,這個深山峽谷間的高原山村,因地處偏遠、災害頻發,出行極為不便,進出村的唯一一條道路雨天泥濘難行、晴天塵土飛揚。
中蜂養殖是磽磧鄉的傳統産業,蜂蜜的蜜源是雲木香、金銀花、黃柏、白芍等藥花。藥蜜本是珍饈,奈何“酒香也怕巷子深”,交通的不便極大地影響了藥蜜的銷路。“我的純天然蜂蜜真是可惜嘍,在這深山咔咔頭(偏僻山區),沒得人曉得!” 藏族農戶撒蘭崩苦於與外界的通路道阻且長,一説到蜂蜜賣不出去就唉聲嘆氣。
2019年,四川公司投資兩億余元開展G315國道磽磧環湖路段治理,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項目於2021年5月順利完工,治理後的道路寬度達7.5米,雙向車道,瀝青路面,路況較之前大為提升。
“有了這路,我的蜂蜜終於走出大山啦,每斤可以賣到六七十元,算下來還是不少錢喔!”數着自家的26個蜂箱,想到家裏年收入從不足8000元一躍到了現在的超過兩萬元,撒蘭崩的心裏真是比蜜還甜。
河谷地挂滿幸福果
甘孜州瀘定縣德威鎮店子村坐落在群山環繞的大渡河下游,這個過去的省級貧困村,如今已是家家戶戶賽小康。村支書岳子清説:“我以前起早貪黑、從春到秋地在山坡地、河谷地種植苞米豆子,辛苦就不説了,趕上風不調雨不順,收成不好,根本換不到幾個錢,焦心得很。”
硬梁包水電站的建設讓他拿到了第一筆青苗補償費,如何用好這筆錢,成了岳子清那段時間最大的心事。有些遠見的他走出了村子,到氣候相似的川西其他州縣考察,了解到瀘定特別適合種植寒富蘋果,而且這種蘋果口感好,銷路極佳。於是他一口氣引進了500棵果苗,把自家的剩餘地發展成了經濟林。岳子清盤算着:按照“三年見果,五年豐産”的成長期,這20多畝寒富蘋果,過不了幾年就能收不少錢。
“還真沒算錯,蘋果林收穫的第一年就結出了1萬多斤蘋果,按照當時2元/斤的市場價計算,這些果苗一年就讓我賺了兩萬元。”岳子清的言語間滿是歡喜。靠着果樹發家致富的岳子清,成了村裏的致富典型,還收穫了“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等響亮稱號。如今他又潛心學習釀酒,摸索出了新的致富法寶,家庭人均年收入一舉超過了8萬元。談起現在的生活,岳子清笑得合不攏嘴,“脫貧攻堅搞撒過(做完了),鄉村振興接到來,國家給我們的實惠看得見摸得着。真要感謝華能給我們的青苗費補償,把我送上了致富路。”
大渡河水始終日夜不停地向前奔涌,河畔小山村追求幸福的故事未完待續……(李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