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 26 16:36:19
來源:中國華能

風吹麥浪 泛起幸福漣漪

字體:

  蔥鬱群山中,層層梯田如詩如畫;鄉鎮村落間,排排磚瓦房整齊劃一;涓涓溪流裏,新修建的水渠肆意歡鳴……這是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如今的真實寫照。但在10年前,這裡的很多家庭還掙紮在貧困線上,部分村子的貧困發生率超45%。2012年,華能甘肅公司來到了這裡,10年間先後派出6批駐村幫扶工作隊在莊浪縣7個村子開展精準幫扶,累計投入資金6000萬元,讓這個原本貧窮落後的地方舊貌換新顏。

  家鄉的土地又“活”了

  作為農業大縣, 莊浪縣一直有着“十山九坡頭,耕地滾了牛”的説法。從上世紀60年代起,一代代莊浪人在陡峭、破碎的大山上修整了百萬畝平整耕地,將這裡變成了第一個“中國梯田化模範縣”。但苦於交通不便、經營發展模式落後等因素,這裡的農産品大多只能在本地銷售,當地百姓雖然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卻還是徘徊在溫飽邊緣。

  “以前想要掙點錢供家裏花銷、娃娃上學,還得去外面尋活。所以,地都是老人種,有些家裏地少,種地不划算,就只能放着,好好的地都荒了。” 村民李文學感慨道,“現在好了,有專業的公司來種,地活了,人也‘活’了,不用一直守着地等吃的。”

  李文學口中的“專業公司”,是一家廣東農業公司,李潤村依託華能甘肅公司的幫扶資金,成立了潤安果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了專業的農業公司。雙方以土地流轉的方式,整合了當地600多畝梯田,通過重新修整梯田道路,開展機械化、專業化種植,推廣經濟作物,每畝地就能為農民增收400元。

  甘肅公司還給村裏的50多畝平地修建了防雹網棚,為每個村配備了拖拉機、播種機、割草機和旋耕機等現代化設備,大大提升了農業機械化程度和防災害能力。“這幾年年輕娃娃都跑城裏去了,只能我們這些老漢自己種地,自從有了這些‘傢伙’,農活兒輕鬆多咧!”陳大爺悠閒地看著地里正在“工作”的機器,一臉開心。

  養牛的日子有“犇”頭

  通化鎮石岔村地處關山林緣區,草料豐富,當地一直有養牛的傳統。“看著人家養牛,我也眼熱,但我一沒有技術二沒有本錢,想養也養不起。”石永旺家共有5口人,由於孩子小,他不能外出打工,日子過得很緊巴。

  甘肅公司通過入戶走訪,了解到村裏還有很多像石永旺這樣的年輕人,於是,積極投入上萬元資金為貧困群眾投放基礎母牛,讓養牛産業在石岔村蓬勃發展起來。甘肅公司還與當地政府開展合作,每年組織100多人次的養殖技術培訓班,從養殖、配種、防病等各環節對村民進行專業指導。

  “領到第一頭母牛的時候,家裏都高興壞了,娃娃騎到牛背上,拉都拉不下來。”石永旺依然清晰地記得領到第一頭牛時激動的心情,“華能不光給我們牛,還教我們怎麼養牛,現在這牛圈裏已經有5頭牛了,我這一年賣上3頭牛就能掙個3、4萬,手頭一下寬鬆了。我準備來年再把牛圈擴大一下!”

  2018年底,石永旺一家實現了脫貧,與他一起脫貧的還有村裏的40多戶貧困戶。隨着越來越多的村民發現了養牛致富的“犇”頭,村裏的養牛規模急劇擴大,為了解決容量問題,甘肅公司出資92萬元,在楊河鄉修建了兩座新的牛棚,還引進了被譽為“隴上和牛”的“紅牛”。這種牛肉質好、口感佳,極受市場歡迎,每頭牛能比普通牛種多賣5000元。“現在這牛棚裏已經養了70多頭牛了。”作為村裏的養牛大戶,石安生承包着牛棚裏半數以上的牛,“看著這些牛娃子一點一點長大,以後的好日子越來越有指望咧!”

  我們的村子大變樣

  “以前,路上到處都是牛糞雞糞、各種麥堆垃圾,還有土墻、塌房、爛院……走到路上又臭又臟,糟心得很,一到晚上黑的都不願意出門。”提起以前村裏的樣子,楊大媽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為了改善村裏的環境,甘肅公司駐村幫扶工作隊主動融入到村民中去,了解村民所需所想,讓他們為自家村子的建設出謀劃策,並以此形成切實可行的改造方案。

  通化鎮梁河村三社、四社位於半山坡,僅有的通社道路狹窄且崎嶇不平,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成為大家口中的“怨氣路”。駐村幫扶工作隊先後投入158萬元,帶動當地村民一同修路。村民參加道路建設,增加收入;幫扶隊員們也扛着鐵鍬加入到建設隊伍中,和村民在太陽下一起揮汗如雨。一條4.7公里的通村道路,不僅是大家奔向小康的“幸福路”,更是華能幫扶隊成員與村民們結下深厚友情的“情誼路”。

  看到平坦寬敞的道路通到自家門口,已經70多歲的楊過河老大爺拉着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的手説:“從前我背着兒子過河上學,後來又背着孫子過河上學,現在華能人幫我們把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變成真的了!”

  甘肅公司還先後投入400余萬元,重修了村部和活動廣場,整治了道路垃圾,修繕了院墻,疏通了溝渠,還配備了垃圾桶和太陽能路燈,使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到新變化,楊大媽又打開了話匣子:“現在,我們村子大變樣,路好了,燈也有了,以後白天太陽能發電可以掙錢,晚上我們還能一起跳跳廣場舞,一天美滴很!”楊大媽口中的太陽能發電,是甘肅公司為每個幫扶村設計的5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超兩萬元。

  “國家的政策好,華能的幹部也上心,我們現在再也不用發愁窮日子咋過咧。以前我們跟着大隊修梯田,有了地吃上了飯,以後我們就跟着華能幹,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風吹麥浪,如今的莊浪縣,處處洋溢着幸福與希望。(白璐 馬凱)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430000000000000011199301211688244